鍾依靜 | 環境資訊中心

鍾依靜

數據是另一種語言。

擅長說話,但喜歡不會說話的山、海、動植物。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文章列表

2025-02-25 10:21
「企業只負責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說道。當全球供應鏈對企業人權與環境責任的要求日益嚴格,台灣企業正站在國際標準的十字路口。 全球數位人權大會(RightsCon)24日在台登場,首場周邊論壇「台灣企業與人權」聚焦...
2025-02-18 10:59
年節過後,買餅乾禮盒、送洗衣物的旺季已過。這天是陰天,外頭11度,五股產業園區的汽機車呼嘯而過,在灰暗的工業區裡,藏身全台灣第一間綠色庇護工場。 庇護工場(Sheltered Workshop)是為了身心障礙者製作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場域...
2025-02-13 10:09
德國環境組織昨(12)日發表最新《氣候風險指數》(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CRI)報告,十大氣候風險國涵蓋加勒比海小島國、強權中國、歐洲大國,顯示富國與窮國均躲不過氣候災害。 國際抗暖化決心動盪,美國總統川...
2025-02-05 09:43
2024年創下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環境部部長彭啟明上月出席論壇時指出,今夏將推出一系列讓民眾有感的調適對策。此外,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加強脆弱族群防護,行政院在2023年核定《氣候法》,要求各縣市政府必須在一年內完成調適方案。不過環保團體認...
2025-01-09 09:14
美國加州煉油廠裁員、英國百年鋼鐵廠轉型失敗的案例,如何給台灣能源轉型帶來啟發?台灣勞動者協會上月(12月17日)在高雄主辦「勞工觀點下的淨零排放與公正轉型國際研討會」,邀請國發會、勞動部、全產總、高雄產業工會,以及中油、中鋼等高碳產業的工會...
2025-01-07 15:52
昨(6)日,監督施政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淨竹文教基金會、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民間團體召開「能源開發未依法政策環評」記者會,批評經濟部增氣的能源政策未依法進行政策環評。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出席記者會強調,沒有政策環評基礎的能源轉型是「蓋在...
2024-12-25 17:06
製圖:劉紀岑/環境資訊中心 編按:2024年,氣候危機依舊不斷敲響警鐘——頻繁的自然災害接踵而至、極端高溫屢屢創下新紀錄,2024年極有可能再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重重挑戰下,全球各界如何積極回應?我們周遭的環境又發生了哪些...
2024-12-25 09:57
氣候訴訟正快速增加。根據聯合國環境署《全球氣候訴訟報告2023》,2017年到2023年全球氣候訴訟案件數突破2000件,成長近2.5倍。報告分析,案件多圍繞在「人權」及「享有健康環境權利」的相關法規上。 上月20日,國家人權委員會主...
2024-12-20 11:32
18日,聯合國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連續發布兩份生物多樣性報告——《鏈結評估報告》首度解釋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連結,而《轉型變革報告》則呼籲國際社會要轉型變革(Transformative Chan...
2024-12-17 09:54
我國碳足跡制度推行16年,幫助消費者優先選購碳減量產品,以減緩氣候變遷影響。環境部近日提出碳標籤制度法制化、將碳足跡標籤年限從5年縮減到2年,並增訂漂綠罰則,企業任意標示碳標籤涉嫌漂綠,將面臨最高100萬元罰款。 右二:氣候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