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舉辦首場碳盤查自行車賽、東京創150年最晚真夏日紀錄、越南明年起試辦碳市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高雄舉辦首場碳盤查自行車賽、東京創150年最晚真夏日紀錄、越南明年起試辦碳市場

2024年10月21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0月17~20日

大高雄經典百K近千名車友參賽 成為首場碳盤查賽事

高雄自行車賽事「2024大高雄經典百K」活動,20日在高雄國家體育場鳴笛出發。運發局並指出,大高雄經典百K活動也與環境永續、節能減碳議題結合,進行高雄市首場碳盤查的賽事,專業碳盤查公司贊助推動賽事減碳,從賽衣、獎牌製作,到運輸、現場布置都符合環保、減碳的目標籌辦,將成為全台單車碳盤查的標竿賽事。(中央社報導)

外籍貨輪擱淺殘油載回 海保署持續關注生態影響

巴貝多籍貨輪BLUE LAGOON1日於蘭嶼擱淺,13日完成重油抽除後,海保署持續監控殘貨及船體移除,並進行生態監測與珊瑚復育。擱淺貨輪經初步調查,貨物為水淬高爐碴,無毒性但可能對生態造成物理性衝擊。海保署將與國內外專家合作制定復育計畫,並於清除貨物與船體時,進行海域生態監測,避免作業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二次傷害。(中央社報導)

碳費8成給地方?彭啓明:若按比例北基都分不到

台中市長盧秀燕喊話中央,碳費8成給地方。環境部長彭啓明20日說,徵收碳費最高比例分別為高雄、雲林、台中,若依比例分配,基隆、台北都是零,也讓弱勢族群沒辦法獲關注。至於藍營立委擬修法將碳費80%比率撥交給地方主管機關,彭啓明說明,碳費只有新台幣60億元,根據財政紀律法,不能編定比例,包含過去溫管法訂3成的分配比例也要修正,還是要以實際減碳效益,還有幫助民眾調適,比較重要,不要逆著全球的潮流,以減碳為最大的目標。(中央社報導)

違法清運大量污泥 法官判沒收砂石場17億犯罪所得

新竹縣聯億砂石及鉅砂實業李姓負責人為節省清運成本,數年來將砂石場產出的20餘萬公噸無機性污泥私自清運堆置,新竹地院法官認為非法清理、堆置廢棄物數量驚人,犯罪情節重大,除將李男依廢棄物清理法判刑4年外,再對其名下兩公司科以罰金並沒收犯罪所得共高達近17億元。(自由時報報導)

因應極端氣候變遷 漁業署與高科大攜手力推水產品加工升級

國內養殖魚種石斑魚、虱目魚、午仔魚、金目鱸魚加工技術,長期仰賴人工分級包裝,取肉率低、效率差、成本高,難以打進營養午餐的市場,也形成浪費,農業部漁業署與高雄科技大學合作推動漁產加工升級自動化,把魚骨、內臟開發成寵物罐頭食物,搶占毛小孩商機,打造零廢料養殖市場。(經濟日報報導)


東京高溫30.1℃ 創150年觀測史最晚真夏日紀錄

日本從北到西靠太平洋側等多數地區19日受暖空氣影響氣溫上升,東京市區更出現30.1℃高溫,創下1875年開始統計以來,30℃以上的「真夏日」新紀錄。日本氣象廳表示,從低氣壓延伸的冷鋒正朝本州島方向移動,而來自南方的暖空氣朝冷鋒流入,造成岩手縣岩泉町小本地區當日最高溫來到29℃,創當地10月觀測史新高紀錄。(中央社報導)

尼泊爾、不丹開發水力發電專案 尋求印度投資

《路透社》報導,印度目標在2070年底前達成淨零排放,因此該國正在尋找再生能源為其經濟擴張提供動力。尼泊爾和不丹兩國官員表示,他們正在尋找印度投資,以提高他們的水力發電產量,並將多餘的電力出口到新德里。不丹希望在2040年底前擁有每年25GW發電量,其中20GW來自水力發電,另外5GW來自太陽能發電;尼泊爾則希望在未來10~12年擁有28GW的發電能力。(中央社報導)

因應國際趨勢 越南2025年起試辦碳市場

碳產業新聞網站《Carbon Herald》引述當地媒體報導,越南計劃2025到2028年試辦碳市場,然而在擴充基礎設施並讓本國企業採行及適應碳權交易的同時,暫不對外國企業與實體販售。試辦階段預計約有200個設施會獲得排放配額,約佔越南總碳排的45%。(中央社報導)

南露脊鯨生態研究發現 幼鯨可潛百米深海隨母覓食

南露脊鯨是全球體型較大的鯨類之一,主要分布於南半球的溫帶與寒帶海域,瓦爾德斯半島外海是其最大的繁殖和哺育基地。近來研究發現,南露脊鯨為尋找更多食物會潛入百公尺深的海底,甚至年幼鯨也隨母鯨潛水。牠們屬於濾食性動物,能將浮游生物與海水分離並排出。全球南露脊鯨數量約1萬頭,瓦爾德斯半島的鯨群佔1/5,並成為賞鯨觀光的重要亮點。國際對其保育等級看法不一。(公視新聞報導)

百年來首見鮭魚洄游!美國最大水壩拆除見效

美國加州、奧勒岡州交界的克拉馬斯河(Klamath River)日前完成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水壩拆除工程後,首次出現這項計畫預期的保育成效:第一尾鮭魚洄游到水壩上游的歷史棲息地,是逾百年來首見鮭魚回到這條河流的故鄉。儘管已有鮭魚返回,但是許多科學家認為,克拉馬斯河流域完全恢復超過百年前的鮭魚生態,可能需要三到五代,大約10年或更久。(自由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