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人的原鄉
在美濃,有句俗諺這麼說著:「行上行下,唔當美濃山下」!每個出庄打拼的美濃人,沿著縣道一八四而走,那北側的月光山脈,就好像慈祥的母親注視著遊子,不管你是功成歸鄉也好,還是闖蕩無成,倦鳥歸巢也好。
月光山,美濃人的聖山,也是整條美濃山脈的最高峰。
決定要拜訪月光山,也並非臨時起意,早在三月初的春天即已決定,只是被梅雨打斷,而延至最近才成行。
對於每座具有地方或人文特別代表意義的山岳,不管是高山或郊山,但吸引著我想要去記錄,也就是人們所稱的「聖山」。
對於月光山,我也有很多的期待,這幾年造訪美濃已不計數次,尤其每年七、八月的黃蝶祭,我更是持續關懷、持續紀錄,我不是客家人,但我漸漸喜歡上這個微笑鄉鎮。
總是在鎮裡的每一條街上,抬頭就可看到其山形,是否夜晚裡真會有月光?
月光光,心可不慌,成行的這天,沒想到老天爺賞了個超好的臉色。
曬的發燙,烤的揮汗,走到頭昏腦脹!
我的小背包三瓶水,還沒到三角點已全給灌完,一路上低海拔山區的蚊子軍團前後夾攻,怪只能怪自己太過大意,竟連防蚊液都沒帶。
我們回到我們所熟悉的高屏地區,那幾年我們都在郊山裡馳騁,而今日來走月光山,卻被太陽操的連頭都在發熱,是否要拜訪聖山,總需經一段考驗,拉著沿途不斷的繩子,也只好這樣自我安慰。
感恩石
前輩的手繪圖寫著過感恩石就上稜線,什麼樣的石頭會叫人感恩,在經過夏日小氣泡的杜若叢林後,前方是野生龍眼林,是一株聳立的枯木。
站在一塊突起的大石頭上,可以望盡美濃小鎮的阡陌農田。
客家歌手林生祥,有首歌是這麼唱著:
「一山來連一片山 美濃山下好山光
田坵一坵過一坵 美濃山下好所在
義民帶領來開庄 土地伯公來保佑
祖先辛苦來做田 出汗流血無相關
美濃山下好地方 世世代代要來傳」
這條山脈,為美濃人擋住多少的強風豪雨,為美濃人孕育出多少的好山好水,坐在大石頭上,想著兩三百前,林家先祖開庄的辛苦,那時候的月光山,那時候的感恩石。
想著想著,離開竹林上至稜線,惱人的蚊子也漸變少,視野隨之開拓。
有心單位在此整建一條觀景棧道,只是長年未予維護而荒草叢生,枉費了指示牌製作如此精緻。
月光山,標高649,美濃山脈的最高峰,有一顆三等三角點。
是誰在山頂建了三張椅子,是要讓觀光客休息,還是讓登山客喘息?
山下的一條隧道直剖月光山肚子,山上的有關當局自以為是做了三張椅子!
我想,如果當初的決策者,能多瞭解月光山之於美濃地區客家人的重要性,或是在那顆感恩石坐上個十分鐘的話,也許這三張椅子就不會突兀的出現於此。
太多的人工建物,協調不了自然的美感。
悶熱的天氣,不解的心情,我走過瀰濃人耶聖山,是一個原鄉人的月光山。
回程時,隊友在三叉路口,不慎另走一條往村內「月光伯公」的下山路,當車另至前山接駁後才知,這兩條路況相差極大。
我們來時走的登山口(過月光山隧道後)是後山,不僅少人走,沿途拉繩段也多,體力負荷較大。
這次的美濃聖山之旅,不只曬昏了頭,連路況也都掌握不熟,可見月光山已不如鄰近地區靈山步道之熱絡,也比較少人在走。
林務局做的涼亭、指示牌,也就隨之荒置於此了。
【下篇預告】
走在天神的足跡裡 鄒族特富野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