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七股沙洲 護自己的基因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作假期

護七股沙洲 護自己的基因

2007年08月29日
作者:陳章波(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96.01.05牽手護沙工作為網仔寮汕攔住逾1公尺高300公尺長的沙丘,濱水菜在春夏雨後已悄悄前來為沙丘定根。「生態工作假期絕對不只是讓你在那邊滴了幾滴汗,而是能夠讓你瞭解了往後你該如何生存,這塊大地才能夠永續,你的基因才能夠永續。」

若我們將時間縱線拉長,可以想像一下在鄭成功領台之前,西拉雅人如何在草澤邊緣與鹿群生活?晨曦夕照、魚躍鳥飛、空曠自然的鹿園美景中生活該有多美?雖然我們不知道那樣的生活是安樂還是焦慮,總之,這群鹿最終在國際經濟貿易之下被犧牲掉了。

七股潟湖能夠存留下來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潟湖外圍有沙洲的存在,這些沙洲能夠降低風浪的侵蝕,讓潟湖內能夠生養眾多的水產物,包括黑面琵鷺等遠道而來的客人。而沙洲是怎麼存留?又是怎麼消失的?遠古以來這些都是自然運作的結果,在沙洲阻擋風浪,使得風浪力量不足的情況之下,許多的漂沙就逐漸地堆積下來;如果沙源減少了,而沙在東北季風、西南氣流的搬運之下,就會漸漸地向內陸遷移,逐漸變淺、陸化,潟湖也就會消失。

曾文溪上游因為我們建構了水庫,使得沙源有所短缺,加上全球氣候的變遷,海平面上升,所以海浪切割的力量增大;又早年日據時代種植的木麻黃防風林,因為年老的關係自然更替死亡,又乏人繼續照顧,使得海岸林落敗;再加上附近的一些海岸工程,如北邊的將軍漁港造成了突堤效應,使得海流集中到某些地方加以侵蝕破壞。在自然加上人為的大力操作之下,沙洲一再地退卻、不保。

潟湖裡綿延不斷的蚵架,養育鮮美無污染的牡蠣,也養活七股漁村中多少家庭。參與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能夠真正到現場去體會、去知道你能夠做些什麼事情來防範地球上某一塊小小地方的劇烈地繼續惡化。在參與的過程中,你的身體當然會有所勞,但是心並不疲勞,因為你會增長你的見識。在參與的過程中反省雖然自然在變化,但因為人種種不當的措施,使得變化更加地劇烈,已經到了不可逆的狀況,是整個生態相的變化,沙洲能夠保護得住嗎?是不是死馬當活馬醫呢?還是藉著這個機會去反省、去改弦易轍我們固有的生存策略與作為呢?

「行動護沙搶救潟湖 」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9月5日結束,限24名,額滿為止,報名請洽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夏小姐、李小姐(02-23021122)。

欲知更多訊息,請上生態工作假期主題網站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生態工作假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