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概念融入道路工程 以三芝北投公路為例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概念融入道路工程 以三芝北投公路為例

2007年09月25日
作者:蘇維翎(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曾榮英

三芝北投公路未開發的狀況,圖片提供:蘇維翎、曾榮英。傳統道路工程僅需滿足基本運輸功能即可,在工程設計上往往會忽略生態環境的考量,使道路工程的開設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以影響而言,可知道路對生態環境的直接影響包含施工階段對動植物的傷害、營運階段車輛撞擊動物的事件,間接影響則如對動物行為及生態系統的改變、鄰近棲地的物理改變及化學改變、外來種侵入及擴散,以及難以估算的衍生影響。

目前道路建設唯一受法令依據需要進行生態調查及影響評估的機制,僅環境影響評估而己,但這在實施上又有其限制,如道路應達到某種規模,或工程範圍涉及某些敏感區域才需要辦理(請見環保署所頒之環評施行細則)。再者,環評所做之生態調查成果又與工程系統脫勾,工程師往往將調查結果當附錄,生態調查僅淪於形式。

近年生態工程觀念廣受重視,道路工程在施作流程上應該有所調整,依道路生命周期而言,包含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甚至是廢除階段,在生態面都有應該考量的事項及應該辦理的工作。

三芝北投公路,跨越大屯山系山麓,並經過八連溪、大屯溪等重要水系,全長約19.8公里,為國內道路工程將生態考量機制納入的案例。此案透過跨領域(multi-disciplinary)專家團隊的諮詢與環境調查資源的整合,應用快速生態評估法(Rapid Ecological Assessment,REA)的操作經驗累積;投入更多的調查與諮詢資源,積極掌握環境影響議題,並以明確定義課題、提出可行對策、整合發包文件及持續成效追蹤等手段,來內化路廊與週邊環境影響的議題,以下將分別說明。

一、跨領域專業合作

於委託服務合約中要求設計顧問成立「景觀及生態諮詢小組」機制,並邀請多位生態及景觀之學者,提供專業諮詢及協助。該機制的運作與建立,對於本案規劃初期環境敏感區位的判釋、生態調查方法與頻度的討論、路廊景觀紋理的解讀與定調、地方意見的訪談等工作有相當大的幫助。除此之外,本案參與除工程師外,也將生態專業人員納入工作團隊中,透過密集的調查與現勘,將調查成果回歸於工程面,以利生態保育工作的落實。由本案可見跨領域機制的建立對於道路規劃過程各專業的對話與意見整合,極具指標意義。

二、課題釐清,寫明對策

 調整生態調查架構,以功能性的生態調查來輔助釐清生態面的課題,提出對應的解決對策。本案以快速生態評估法(REA),透過不同尺度的資料,分別以衛星遙測、航測圖、空拍影像及地面田野調查等方式,由大尺度至小尺度收縮的概念來操作,同時藉由通透式的生態調查方式,標定生態敏感區、生態熱點與重要微棲地(如圖所示)。在生態敏感區位的分析上可分為(1)公告性的生態敏感區:如陽明山國家公園、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及關渡自然保留區,並提出路權須迴避,並注意施工過程避免造成干擾。(2)生態熱點區位:指本計畫路權內及鄰近之生態資源相對較為豐富的區域。原則上,路線應儘量迴避這些區域,以降低本計畫對生態資源之衝擊。(3)重要微棲地:本計畫所謂之重要微棲地主要包括:計畫影響範圍中,發現有保育類動植物、珍貴樹木,以及其他具有保護價值之微棲地。透過敏感性分析,以表列方式來告知工程人員應迴避的里程、生態保護重點、保護標的等資料,提供路廊迴避與衝擊減輕對策的評估(如表所示)。

重要微棲地與生態保護對策(摘綠)
迴避里程 編號  保護對象 位置說明 生態保護對策
0+575-0+615  E1 良好草澤棲地環境  路權範圍內及西側埔頭坑溪旁巴拉草澤  不落墩、施工廢污水、橋面排水避開
 1+820-1+900  H1 台北樹蛙棲地  八連溪南岸距西側路權約50公尺之草澤  施工迴避
2+050  T2  大榕樹  2+050西側路權邊  施工保護
 2+230    河岸  與道路之橫交河岸  施工保護水質及濱溪林帶
2+400-2+940    表土  高架橋墩柱開挖位置  開挖表土保存回舖
 3+455  T3  直徑約1.5公尺之大雀榕 3+455東側路權約20公尺小路旁  施工保護
3+950-4+210  H2 莫氏樹蛙棲地 3+950-4+210間與路線橫交小溪流與草澤  不落墩、施工廢污水控制、施工不破壞4+075小溪流
 4+670-4+850  E2 植被狀況良好 4+670-4+850間路權範圍  保護現況植被,橋墩施作應採最小影響範圍方式處理
 6+170  H5  穿山甲棲地 6+170與北10交會處西側約150公尺電塔下方  施工迴避
 11+050-11+300  H8 台北樹蛙棲地 11+180-11+240所發現之台北樹蛙棲地位於路權內  11+050-11+300間橋墩施作縮小植被破壞範圍。橋面排水排至他處
12+800-13+150  H9 貢德氏赤蛙的棲地與內竿蓁林溪  13+100西南約70公尺內竿蓁林溪發現有貢德氏赤蛙  13+100與內竿蓁林溪交會處以下之溪床及兩側濱溪帶(溪岸兩側各25公尺)須施工迴避



三、發包文件整合

本案於規劃設計階段即針對生態面提出「生態工法對策報告」, 並經相關專業凝聚迴避與構造物形式調整共識後,細部設計階段及未來的施工網要規範仍須有配套的發包文件,始能針對保護標的、可能施工干擾及採行對策加以落實,故須設計配套計價項目與圖說規範,始能合理的要求承包商具體落實保護標的要求。

以上簡要說明三芝北投計畫在生態面的分析,並由生態專業人員的說明,讓工程人員瞭解生態資訊的功用,不只是密密麻麻的物種名錄,而是一個可以利用工程方案去保護的對象,也成功整合工程與生態之間長久以來的隔闔,期待未來的道路工程,除了要達到建設功能外,在生態面也應有更積極的保護作為。

參考資料:

  1. 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2005,三芝北投公路工程設計暨配合工作生態調查報告,中華顧問工程司委託,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委託設計工作。
  2. 邱銘源,2006,從業主角色談生態工程的實踐,2006生態工程博覽會。 
  3. 亞新工程顧問公司,2006,生態工程應用在道路工程之研究(第三期)成果報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