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聯外道路開發案:我們在打一場什麼樣的仗?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烏來聯外道路開發案:我們在打一場什麼樣的仗?

2004年08月26日
作者:黃怡蓉 (烏來關懷聯盟˙台大自然保育社)

急急忙忙地把paper收進背包,準備趕往荒野保護協會的地下室開會。

「呀?明天要meeting,你不唸書,要去哪啊?」

「嗯…我要去開會,討論一件…如何阻擋開路的事。」(想著如何用最簡短的字句向同學解釋這件事。)

「你要去舉白條抗議喲?有用嗎?小心啊!」

「嗯…不是抗議啦!是要討論如何收集資料,在環境影響評估的程序上提出更多的證據,證明這條路不應該開啦!還有討論其他的策略,看要如何影響有權決定這條路開不開的人,還有……」(同學不停地點頭,但眼神已漸呈呆滯狀,顯然一時無法負荷這麼多的訊息。)

「ㄜ…聽起來很辛苦呢!加油加油!」

我苦笑了一下,能夠理解這種「怎麼會這麼複雜」的感受。去年7月之前,社團成員所做過最「激烈」的行動,可能就是監督學校進行生態池的工程。直到髒鬼泰華走進社辦丟下的一句:「ㄟ!聽說烏來要開1條聯外道路!」從此我們的行動由一連串的問號中開始……

最單純的世界與最複雜的世界

與社團的例行事務相比,「擋路」這個行動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可以說,在運作的前期,一群人最大的困難其實不是無法把事情完成,而是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或是不應該做什麼?

不知道,那就問吧!就學吧!學生沒錢,但單純而無包袱是我們最大的本錢。開路計劃的進度問鄉公所、問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顧問公司;該用什麼方式介入,問有經驗的運動團體綠色陣線聯盟、問環保立委的熱血助理、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軍師們;烏來住民的反應及需求,就靠泰華、永暉、佳達及斐悅以1星期3次為週期進行深入的交往……

在課業與議題的夾縫中,行動的藍圖漸漸地在千頭萬緒的消息與建議中清晰地浮現了──我們的思考及行動的主軸,必須由單純的「擋路」行動,扣連到為烏來想像一個更好的未來願景,而保存目前豐富的自然生態,將會是未來發展精緻觀光最豐厚的資本。

但這個主張要怎麼說?說給誰聽?在什麼時候說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在各個參與之環保團體的提點及人脈支援下,我們的思考及於這個開發案中所有涉入單位間的相互關係,及行動策略的影響對象。行動的最後目標是單純的,但要達成這個目標,必須學習複雜的思考,就如一位夥伴所說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最單純的世界與最複雜的世界中周旋。」

「心中有人」的環保行動

但在運作的同時,也認清了一個事實──我們不是烏來的住民,終究要離開而回到生活的正軌。進行運動的人是點火的人,在放火讓自己的觀點影響到別人之前,一定要非常注意火會燒到哪裡?是人們的心裡,讓他們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有更多的能量及想法,還是讓這把火傷了他們自己?我們期待著,將這樣的思考放在心中,環保團體的身份將不再只是「不顧經濟、只顧生物的悲情反對人士」,而是在「心中有人」的思考下的行動者。

影響這條聯外道路能否開發的關鍵,在於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結果,所以聯盟成員的運作目標一直是朝著「收集環境資料,實際考量這條路的利弊」而努力,希望能在既定的程序上提供環評委員更多更真實、更仔細的資料;另一方面聯盟成員亦運用連署、發新聞稿、接受專訪、拜訪中央和縣府相關層級表達關心等方式,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希望在公開輿論的壓力下,環評審查不會成為黑箱作業而為開發單位背書,就像之前無數的案例一樣。

5月初爆發鄉公所在環評前擅自開挖步道的事實,成為這個議題的另一個轉機。在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法律面的協助下,預定道路的起點很可能會因為開發單位違反水土保持法,而被處以「2年內不受理水土保持計劃書」的處分!目前的努力,在於運用相關法律條文,使這個案子在進入環評前就能被終結。對未來,我們是樂觀的。

憑什麼堅持下去?

也許是因為在都市長大,常常對這個世界有一種不真實感,因此好像沒有一個令人心安的準則讓人遵行。就算認為保育這件事是對的、是應該去做的,但只要涉及改變現有事物的狀態,就不是一個受歡迎的行為。

而這1年多來的參與、學習,讓我覺得有機會去聽別人的想法、有能力為自己也為他人付出,是幸運的,生活也因為窺見世界的真實運作而更有趣。也許,眼神曾因目睹人性自利的手段而黯淡,但有更多堅持理想、充滿傻勁的人在心中放出光芒。在這漂浮的世界,真實的存在感因「行動」而產生。

這門社會課程,讓我們正視自己的力量,在投注心力的同時,也學著謙虛地看待這世界。-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