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七股漁村 生態工作假期志工護沙洲、看海岸變遷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走入七股漁村 生態工作假期志工護沙洲、看海岸變遷

2007年09月29日
本報2007年9月29日台南訊,李育琴報導

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開跑,志工於台灣海岸保護協會了解七股潟湖變遷歷史。秋高氣爽,縱橫阡陌,中秋過後的嘉南平原,一望無際的稻田和水池,由田野道路之間披散開來。「曬過七股太陽的人都知道,2個小時就差不多讓人發昏無力,」在七股開設民宿的許佳琪如此形容此地的「魅力」。而今(29)日,在七股艷陽照射下,來自台北、宜蘭、新竹、屏東,及日本共11名志工,來到七股,參加為期4天的生態工作假期。

「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共同主辦。活動於29日在台灣海岸保護協會正式展開,志工將加入搶救七股沙洲、保衛潟湖的工作行列,本次護沙活動,為七股長期護沙衛潟湖工作的行動方案之一。

二度來台參加生態工作假期的日本人新開高野。有別於以往被動式的生態旅遊,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全程自費參加,在了解七股的自然生態和漁村體驗之餘,更付出勞力,協助當地居民進行海岸沙洲保育的行動。北門社大主任鄭秀娟表示,北門社大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將青年帶入農村,透過地區豐富人文產業與自然生態資源的行銷,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指出,台灣沿海的地形5年來已經改變許多,不過這些改變,民眾在google map上都看不到。此次生態工作假期,志工不僅是體驗,更是實際捲起袖子去做。鄭秀娟強調,這樣的行動,讓志工更能深刻了解台灣的自然海岸發生了甚麼問題,以及這片溼地多麼重要。

七股歷經濱南工業區開發爭議、保護區設立與濱海國家風景區等與地方發展相關的重要政策。如今,七股發展生態旅遊屆滿10年,居民逐漸了解接納,靠無煙囪的生態旅遊、觀光產業,也能帶動地方的經濟發展。

沙洲流失不能等待 社區發動志工護沙

不過,社區團體發現,歷經10年,七股的生態旅遊面臨瓶頸,還有七股沙洲逐年消失、潟湖淤積等環境問題。於是由社區發起,擬定搶救沙洲的志工參與行動方案。沙洲的破碎已成事實,鄭秀娟說:「我們無法等待學者來決定如何處置這個問題,因此希望號召志工,至少試著讓沙灘的高度增加。」北門社大規劃的志工參與方案,除了冬季之前護沙,春天植生,其他時間,也可以為地方付出心力,例如協助發展漁村的產業、以及教育居民如何行銷自己。

台灣海岸保護協會副會長吳萬祥。濱南開發案於今(2007)年7月走入歷史,這是由於居民的積極參與,台灣海岸保護協會副會長吳萬祥歡迎志工來到台南,並且感謝志工加入他們保護七股潟湖。他為志工說明當初漁民聯合起來,拒絕污染工業進駐七股的故事,「這片台江內海對漁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土地,」蔡萬祥說。

台南縣長蘇煥智於今年7月也表示,因為地方居民的共同努力,反濱南案才會成功,他希望未來民眾能以自發的力量,繼續推動七股地方的發展與進步。

舉辦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就是一個社區行動的開始。「工作假期」是由歐洲傳入台灣的新休閒概念,志工自費參加勞動服務,為地區的環境生態或文化史蹟付出心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4年起,即在台東利嘉林道、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花蓮南華社區,舉辦過多次生態工作假期,號召國內外志工參與,為台灣各地的社區發展與生態保育,盡心力。

這是七股地區首次舉辦生態工作假期,活動開跑前,志工對於接下來幾天要進行的工作躍躍欲試,在初步了解七股的地形改變和環境問題後,明天志工將深入沙洲,共同揮汗、日曬,體驗七股的大自然,透視台灣海岸的變遷。

認識七股

七股潟湖東起七股鹽場,西至網仔寮汕,南啟曾文海埔地北堤,北至青山港西南航道,水域面積約1600公頃。由青鯤鯓青山港以南、到曾文溪出海口以北,羅列著 包括青山港汕、網子寮汕、頂頭額汕與新浮崙汕等系列的離岸沙洲,這些離岸沙洲是七股一帶海岸的特色,靠著這些沙洲的遮擋,使得入侵的波浪能量大為降低,成為海岸的最佳天然屏障。

天然大魚塭

七股的魚塭。

潟湖是天然的魚塭,與七股人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七股的漁民朋友們在潟湖中插蚵仔、施放定置網,養殖文蛤、漁產等,潟湖養活了七股的老小。潟湖提供良好水質的海水給臨近的魚塭使用,並濾化魚塭所排放出來的池水,使得七股地區成為台灣海水魚類繁殖的重鎮。(資料來源:國際黑面琵鷺後援聯盟)

資料來源:國際黑面琵鷺後援聯盟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