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達人」鮮體驗 | 環境資訊中心
慢走.樂活

「步道達人」鮮體驗

2007年11月02日
作者:高羚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樂活觀點‧專家說法】

專家說法1‧楊秋霖(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理事、溪流環境協會理事):謹慎安靜的旅行,可以看到更多更細微的事物,讓人體驗更深、思考更深,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專家說法2‧高燈立(水返腳藝文中心主持人、大坑聚落人文工作室負責人):步道上有數百年的歷史長河流動其中,即使聚落、人物已非,歷史仍凝結在步道遺跡中,值得後人走入,細細品味過往的歲月痕跡。 

深秋。95年攝影獎江俊穎作品。照片提供:農委會林務局聽說秋天的古道很美,一時興起和小姪女報名參加了登山隊的古道越嶺活動。集合時不禁傻眼,四十人擠滿一輛大巴,沿途高唱卡拉OK。大巴經過窄狹山路,險象環生,且不時塞車。古道起點是知名的森林遊樂區,卻意外出現了棟棟民宿、餐廳堆疊在山腰上。未開始旅遊,興致已減了大半。 

極富盛名的越嶺古道,時值假日遊客不少,笑聲、高談聲不絕於耳,有時尚可見參天巨木上有刻字痕跡,或是遊客不循步道行走,隨意踩踏樹根及地表植物造成地表的裸露。「姑姑,人類真是破壞自然的凶手耶!」

我放緩腳步,分享感想:「不要只怪罪他人,我們在一時衝動下參加,不也成了這群『遊客凶手』其中的一份子嗎?」小姪女點點頭。

偶然經過古道中一些人文遺跡,或有鳥類啁鳴,登山隊為了趕路,並未停下。「我好想聽聽這裡的故事,看看鳥兒和花草,不想到這裡來急行軍啦!」小姪女嘟著嘴,狀甚不滿。結果一趟古道越嶺之旅,回家只成就了腳上的肌肉,其他一無收穫。

楊秋霖第二天車上,我和小姪女聽到一個廣播節目,讓這次慘痛的旅遊經驗,獲得重新省思的機會。當時的受訪來賓是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理事楊秋霖先生,其多年任職林務局,全心投入自然教育,可謂開國內風氣之先。

節目中,楊秋霖對台灣的自然生態稱頌不已:「許多人春夏喜歡到北海道看花,卻很少人知道台灣高山的花季更是美不勝收,像是合歡山的5月,先是漫山遍野的紅毛杜鵑,到了6月就變成玉山杜鵑,襯映著台灣有名的雲海,可說是國際級的美景!又例如11月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台灣紅榨楓現蹤,在雲霧繚繞中欣賞滿山紅葉,成了台灣獨有的特色!」

談起國內一些熱門遊憩區遊人如織、生態迭受破壞,楊秋霖建議大家要轉變旅遊態度,不要只是跟團看熱鬧,而應從事深層的、精致的「生態旅遊」:「這是一種強調不污染、不破壞環境,且能尊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旅遊方式。你可以避開周末,約三五好友前往,帶著多一點感性,在山徑上慢行,把自己的五官知覺打開,盡情體驗、欣賞。在大自然中充電同時,還要注意保護當地的環境、促進地方的福祉,讓當地社區有永續發展的機會。」

「我記得周儒老師曾說過類似的話哦!」牢記著LNT無痕山林運動的小姪女,突然想起夏天時在桶后溪遇到的周儒老師,一路上曾分享規劃步道旅行也可以運用無痕山林精神。像是選擇低碳排放的交通方式到達;住宿則找有綠色環保概念的地點;旅遊時盡量將水或其他服務性產品的消耗降至最低,以減少廢棄物製造;並能尊重當地的文化、對當地社區有貢獻。「記得周老師曾鼓勵我們參加有生態解說的旅行,而不要漫無目的趴趴走。」

小姪女和我有了共同的心得。「看來以後可要慎選旅遊團體,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當地文化的,拒絕往來!」不過我們也想到,下次或許可以按照周老師的建議,以無痕山林的方式來為自己規劃一趟生態旅行,享受深入當地環境和人文活動的樂趣。

高燈立然而到了當地,如何才不致走馬看花呢?想起了一位因工作結識的高燈立大哥,他是大坑聚落人文工作室負責人,多年來規劃並記錄步道人文生態風貌,成績斐然。找到機會,我和小姪女前往拜訪,討教進行步道生態之旅的要訣。

就文史工作者的角度出發,高大哥提出要對一個地方有深入了解,建議我們可以從「點線面」三方來進行;首先是面──閱讀地圖,可掌握當地的海拔高度、氣候、水系。再來進行橫向搜集資料,例如同海拔高度左右動植物等自然生態的分布,或四周有何特殊地形。然後再切入點,也就是融入歷史縱深,研究當地的產業、歷史及族群的分布。

高大哥拿出地圖作示範:「接著便可在地圖上某個定位點或地標上,附註上所查到的資料,有什麼故事、哪裡有老樹、有聚落?水系及地質如何?這些初步的記錄,便成了走入步道實際可運用的基本通識囉!」

「就像行走江湖的武林祕笈一樣?」小姪女瞪大了眼睛。

「哈哈!更有趣的還在後面,如果你在步道中有任何新發現,是目前還不曾有人觀察到的,不妨實際訪問附近居民,或許可挖掘出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或生態奇觀哦!」高大哥不愧是說故事高手,連舉他所調查的灰窰古道上數個地名「魔神仔硿」、「水鬼洞」和石頭公等傳說,令小姪女聽得津津有味,巴不得親至現場一見。

「一條步道有太多面向可以親近了,除了生態、地質、地形之外,它還是歷史、地名、群聚、產業的縮影,上演著當代的故事。」高大哥以感性的口吻說:「走訪步道若能連同當地的人文、歷史、聚落或產業一同了解,將可對步道產生更立體而多元的認識;同樣的,從歷史故事切入,了解步道中的動植物生態和聚落的關係,也能產生更深刻的體會。」瞧見高大哥手上還有一份林務局正在舉辦的「步道特色遊程規畫」比賽簡章,他也邀我們多找幾位朋友報名,讓更多民眾有機會分享較優質的步道旅行。

小姪女和我這才發現,也許,我們不必在假日跟著大家拼命擠上「明星」步道,匆匆來去,精彩的地質、人文、歷史故事不必遠求,可能就在你我身旁的腳下,端看我們有沒有好奇的心和澄靜的雙眼去挖掘、去發現。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於農委會林務局「全國步道導覽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