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坐待遊客自己來花東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不能坐待遊客自己來花東

2007年11月02日
作者:陳怡伶(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很多時候,我們常忘記自己住的地方是個美麗寶島,直到別人提醒時,才發現台灣原來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繼不同的國外媒體報導台灣的旅遊之後,11月的《國家地理旅遊雜誌》又有一篇12頁的文章,在這些報導中,花蓮的太魯閣與東海岸總是令國外人士印象深刻。不過,10月28日的《中國時報》也同時報導太魯閣號一票難求的問題,這些新聞透露了許多訊息,一個是台灣旅遊深具潛力,但需更多媒介行銷到全球,另一個是觀光產業的推動還需要更多蹲馬步的基本功夫,交通問題就是一個。

四年多前搬到花蓮,就已聽到傾斜式列車消息,不過從通車到現在,我卻一直無緣搭上這個列車。其實,對不習慣提早網路訂票的我來說,不僅沒機會搭上太魯閣號,在一般自強號列車上席地而坐也是經常的事。這種交通不便所造成的地理阻隔與孤立,難怪老一輩的花蓮人那麼渴望蘇花高的興建。

壯麗的清水斷崖,是花東發展的阻礙還是天然美景的屏障?花蓮真的需要蘇花高嗎?圖片來源:天下雜誌網站不幸也是幸運,地理上阻隔讓花東自然景觀得以保存,成為重要的經濟基礎,蘇花高興建無疑地將會加速這些景觀的破壞,但是,花蓮地方上仍然有強烈要求興建的聲音,因為很多人還是相信蘇花高可以引進更多的觀光人潮,因此,蘇花高變成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治人物爭取選票的工具。如果,花蓮地方這麼多年以來花在爭取蘇花高的政治動員與施壓,是轉移在對台鐵服務品質的要求上,這種交通上的不便早就應該改善很多。

台鐵對東部交通與觀光發展有壟斷性的影響,但是,其服務品質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台北車站捷運出口和花蓮車站,尤其是後站,窗口的售票常常大排長龍,但售票人員卻沒有彈性地增加;假日一票難求更為嚴重,但是彈性加開的班次十分有限;外語服務等等。總之,缺乏因應需求而即時彈性調整的能力是台鐵最大的問題。

最近花蓮觀光業者引頸盼望中國觀光客的開放,卻忘了去開發能引起更大附加價值的外國觀光客,這些重要歐美媒體對台灣旅遊的引介,證明台灣觀光還有許多未被挖掘的潛力,但是想要吸引國外的旅遊者,還有許多基本功夫要下。從最基本的來說,在國外旅遊每到一個地方就可以拿到清晰的地圖,並在地圖上標示各種推薦的旅遊路線,有些地圖甚至還畫出立體的建築。

而我們的地圖常常只是簡單地畫上馬路與標示路名,對不懂中文的人來說很不容易使用,因為他們對空間的認知是來自於一些空間特徵與熟悉的標誌,像是麥當勞、加油站、7─11或是一些特殊的建築物等。從地圖就可以知道,我們還不太知道怎樣吸引國外的觀光客。

近年來在促進觀光政策之下,很多經費都花在興建更多的旅遊設施上,這些硬體建設常常像是在一個天生麗質的美女上,抹上一層又一層的化妝品,遮去了原有的美麗。花蓮市的北濱與南濱公園就是一個例子,在歷年的建設經費下,原本美麗的草地與山坡堆滿了各種設施,令人生氣的是,舊有的設施損壞一直未修,卻在旁邊又出現全新的建設。如果花蓮想要真正吸引更多的觀光客,興建蘇花高並不是一個解決的辦法,而是徹底地做好基本的蹲馬步功夫,改善觀光的品質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本文原載於2007年10月31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