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廣東貴嶼就是台南過去的景況」1970年代到1990年代,台灣每天進口到台南灣裡地區的電子廢棄物有100個貨櫃,每個貨櫃最少20噸,一天可以產出黃金150公斤,當時形成一股全民淘金運動。但在今日回首來時路,賠上的卻是乾淨的土地和居民的健康。1993年,台灣政府宣布禁止進口廢五金後,許多業者開始地下化,或是轉往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發展,現在的中國貴嶼正在重複台灣過去的路。
中國環保NGO代表12日來到台南二仁溪出海口的白砂崙漁港,實地勘查電子廢棄物所遺留的毒害。台南市社區大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說,電子廢棄物回收業者經過酸洗回收銅,從中提煉貴重金屬,其他沒有利潤的剩餘物質未經處理就直接倒入二仁溪中,現在得花更多的成本處理這些廢土。「環保署承認台灣有能力處理的有毒廢棄物,只佔50%。」台南社區大學自然環境學程助理晁瑞光說,其他更多的廢棄物是透過非法掩埋的方式處理,政府應該從源頭管制生產,不是無限制的開發產業。
現在的二仁溪旁正在進行堤岸工程,政府對於易淹水地區提撥1416億的治水預算,二仁溪也「分到一杯羹」,但當地環保團體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黃煥彰要求河堤工程一併清理過去掩埋的廢棄土,但河川局和環保局互踢皮球,還發現工程單位用新土掩蓋有毒廢土的情況。晁瑞光提到,不肖業者為賺取黑心錢,以廢棄土回填漁塭高達4層,甚至盜挖漁港砂石變賣,再以廢棄土填埋。
根據統計,每年全世界產生5000萬噸的電子廢棄物,中國大約消化了72%,綠色和平組織曾對中國大陸的電子廢棄物做過調查。來自中國的環保團體對台灣在這方面的作為很感興趣。長期投入台南公害污染事件調查、舉報的黃煥彰表示,環境保護不能只靠單方作戰,因此結合司法、行政單位和民間團體的力量,組成防制環境犯罪結盟;另一方面,也藉由媒體力量,不斷釋放污染消息,向政府施加壓力。但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會長吳登明提到媒體揭露在中國不可行,因為中國的新聞媒體屬於政府主導,政府說不許報導,沒人敢報。
河北綠色知音會長張忠民則提出「綠色產業」的構想,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的李軍玲也認為應該透過立法管制,促進綠色產業形成。但黃煥彰表示,中國和台灣都屬於「情、理、法」的社會,法制觀念薄弱,加上財團施壓,使得法律創造出許多模糊空間,讓有心人士得以鑽取漏洞。此外,相較於歐洲國家,台灣和中國的環保NGO都同樣面臨到財務困窘、募款艱苦的問題。
除了電子廢棄物污染問題之外,台南鹿耳門地區也面臨台鹼安順場所遺留的汞汙泥和戴奧辛汙染,竹筏港溪、鹿耳門溪附近魚塭遭受污染的面積接近70公頃,導致許多人罹癌,黃煥彰提到,雖然通過13億人道賠償金額,但政府始終不願意認錯,至今污染底泥的問題也尚未解決。
今年9月獲判污染損害賠償人民幣684178元的福建屏南綠色之家,同樣是由污染受害者組成的民間團體,會長張長建原是一名鄉村醫師,但他看見污染對農民健康、土地生態帶來的破壞,於是不顧自己生計和安危,與農民站在同一陣線,對抗當地的化學工廠。訴訟案件成功,平均每個受害村民只獲得不到400元的人民幣,但他最終目的希望看見屏南的生態能夠恢復,農作物、植物、魚蝦可以正常生存,還給村民沒有污染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