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監測 竹科砷濃度高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工研院監測 竹科砷濃度高

2007年11月14日
摘錄自2007年11月13日聯合報新竹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交通大學環工所教授高正忠最近發現,新竹科學園區周邊空氣中砷濃度超高,最高每立方公尺竟達120奈克,「全世界文獻沒有看過這麼高的砷汙染,超恐怖的。」他要求新竹市環保局重新檢測。

高正忠表示,這是竹科管理局五年前委託工研院做的調查。2007年初,他得知國際知名「大氣環境」期刊刊登工研院這篇「半導體與光電產業砷排放評估」論文中,提到監測竹科砷汙染,15個監測點中,最高值達120奈克,另有6個點超過200奈克。 「全球找不到一個數據這麼高的地方」,高正忠說,國外數據最高是90奈克,「那是在礦場附近」。

他指出,依據美國環保署公布資料,長期暴露在每立方公尺砷濃度0.2奈克的環境,致癌風險是百萬分之一,超過20奈克為萬分之一,高達120奈克時,致癌風險比2000分之1還高。

清大教授凌永健、交大教授白曛綾之前也做過監測,測出竹科周邊空氣中的砷濃度每立方公尺6到23奈克,與工研院的調查數據差距甚大。

基於民眾保健,高正忠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測!」凌、白兩人也持同樣觀點。凌永健教授說,他讀了簡弘民的報告,發現採樣時間可能不夠長,採得大氣體積不夠多,來自採樣設備的濾紙背景值較高,結果數據自然高;他贊同重測,讓疑點釐清。

當初接受委託檢測的工研院13日決定重測,將到竹科設點採樣,3天內公布結果。新竹市長林政則13日也請環保局發函竹科28家廠商,加強空汙管理,並要求環保局加強稽查。環保署也對檢測結果存疑,認為當初採樣時間不長、採氣體積也不多,所以近日內環保署檢驗所也會去另做檢測。

工研院副院長曲新生指出說,發表在國際期刊的論文,是工研院前環安中心研究人員於2002年所做,至今已5年之久,任何有關大氣相關採樣分析,都會隨著當時的氣候與風向、檢測時間與地點,以及採樣與分析方法不同,影響到監測結果,要澄清各界的疑慮誤解,唯有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