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蘿蔔秋天滋味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小蘿蔔秋天滋味

2007年12月20日
文字:李慧宜(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白玉蘿蔔認識美濃的小蘿蔔,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最近這兩年,聽說已經變成白玉蘿蔔了。雖然名字變得優雅不少,但是產量一大,還是會大落價。白玉蘿蔔是去年才剛踏進商業市場,過去,這種蘿蔔一直都只是農村的私藏食物,和人際間的重要禮品,它放在嘴裡散發的淡淡蘿蔔香,不只是人的鄉愁,更是美濃在地的人情味。

依山而建的沛國堂,是美濃龍肚朱家的三合院。正廳內的神桌下,一座麒麟負責守護朱家,麒麟後面還有個玄機,那是土地公安土鎮宅的神位。祖先留下對聯,宣示土地的重要性,朱家人心裡期待著,這片田野既出黃金,也生白玉。

白玉蘿蔔,是美濃農會借前人智慧,產出的美濃特有小蘿蔔。體型細長,在日治時期傳入美濃,屬於「美濃早生群」,產期集中在秋天,是二期稻作收割後的裡作作物,自從美濃菸田減少後,蘿蔔田面積正大幅增加。

2005年之前,白玉蘿蔔的種植面積,大約維持在20公頃上下;2006年,增加到60多公頃;到了2007年,已經超過100公頃。這幾年,白玉蘿蔔逐漸走進市場,林先生一家人,每天下午,全家一起採收,隔天一早,就直接把貨送到左營市場。

蘿蔔年年豐收,歸功於地理環境和土質條件。美濃平原由荖濃溪和美濃溪沖積而成,土壤有機質豐富、透水性強,特別適合種植白玉蘿蔔。走在美濃街上,四處都是蘿蔔香,雜貨店、菜販攤,還有豬肉攤,大家都在賣蘿蔔,1斤10元的價格,是產量過剩的結果,攤販們只好薄利多銷。

永安老街前的騎樓下,曬的是蘿蔔葉;夥房裡的曬穀場、工廠旁的空地上,曬的是蘿蔔乾,在美濃的秋天,到處都有人曬蘿蔔乾。原來,白玉蘿蔔是醃漬食物的上等材料。

鍾榮妹是美容院的老闆娘,除了美髮,還有一項深藏不露的手藝,連外地的遊客,都會來向她請教。她的巧手,可以醃出茶褐色的煲湯蘿蔔,如果搬來大石頭擠壓水分,加上獨門比例的鹽和糖,蘿蔔就變成飯前的開胃菜。美濃的婦女,幾乎都跟鍾榮妹一樣,擅長用白玉蘿蔔入味,把秋天裡大自然的味道,細細地保存下來。

這片田野既出黃金,也生白玉          林先生一家人,每天下午全家一起採收          走在美濃街上,四處都是蘿蔔香

在美濃的傳統生活裡,這些醃漬品不是商品,而是自家食用或贈送親友。龍肚朱家的朱淑芳,手藝也是一級棒,拌蘿蔔絲和蔥花來煎蛋;放蘿蔔塊燉出金黃色的美味;切蘿蔔片把新鮮炒起來,還有煎蘿蔔糕、炒蘿蔔乾,煮出一大鍋的蘿蔔排骨湯,這些不是蘿蔔大餐,而是美濃社會常見的蘿蔔料理,也是孩子們長大後的濃濃鄉愁。

高雄榮民醫院的附設幼稚園,也趕在秋天的尾聲走進美濃。小朋友蹲下來,聞聞蘿蔔的葉子,測量蘿蔔的長度。童稚的歌聲揚起,拔蘿蔔的任務大功告成,小朋友們合力扛著蘿蔔,要把美濃的秋天帶回家。

在田間飛舞的紋白蝶、青翠茂盛的蘿蔔葉、綠葉上的小瓢蟲……平原上,土壤孕育蘿蔔成長,陽光烘暖片片蘿蔔乾,透過婦女的雙手,自然食材被醃漬成在地的生活文化。

在美濃,每個人都知道,蘿蔔吃完後,明年秋天時,大家又可以再見面。

採訪側記

跟大蘿蔔比起來,小蘿蔔的確很可愛,雖然吃起來沒有什麼份量,但口感綿密紥實,清香無比。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不懂得為什麼只有美濃的環境,才能生產出這種白蘿蔔,也不了解要婦女長輩們,如何私相授受醃漬出各個大家族的獨特味道,在小蘿蔔身上,不只吃得到好味道,更可以透過這種作物,了解更多的農村景象與文化。

高雄榮民醫院的附設幼稚園,趕在秋天的尾聲走進美濃          土壤孕育蘿蔔成長          自然食材被醃漬成在地的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