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前瞻:把關台灣土地開發 民眾參與為關鍵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8前瞻:把關台灣土地開發 民眾參與為關鍵

2008年01月03日
作者:廖本全(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

台灣,透過山、林、水、土、河、海而形成的基本環境具有二大特徵,一是地體脆弱,二為生態珍貴。山高坡陡、地質破碎、斷層不斷、河短溪淺、水急土薄、風狂雨驟等,恰是不穩定的立地體質最佳寫照;而藉由拔地高山濃縮全球寒、溫、暖、熱氣候帶,再經由冰河時期物種南來北往、演化消長,將天菁地華的地球生態相凝鍊在島嶼上,顯然的,台灣根本是地球的時空膠囊。

地體的脆弱以及生態的珍貴,讓台灣這個生命體「很敏感」,而歷來的人類文明腳步、國土開發都在不斷挑戰脆弱而珍貴的維生生態系統,簡言之,所有的開發皆須面臨脆弱與珍貴的敏感本質。所以台灣需要土地開發的把關手。

但是把關手在哪裡?

第一道把關防線應該是政府,因為這是政府存在的天職。一個有遠見、有能力、有責任感的政府,應該透過清楚的國土總定位,告知台灣人這片土地、環境的本質,並且宣告面對這樣的命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在不同的國土性質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進而制訂明確的政策、體制與法令用來指導、指揮與治理國土利用,並阻止不應該的開發。

但是,台灣政府不僅失職,也失能了。因為一隻看不見的手早已無聲無息接管、掌控、領導國家,致使政府(不分藍、綠)只能承接經濟結構,與(力量大的、敢的)財團結盟,並且為資本家釋放利多以及掃除障礙,包括稅賦減免補貼、土地取得、便宜的土地租金、公共設施的提供、低廉水電提供、污染管理,以及最重要的審議問題的解決、環保團體與公民的的抗爭。

被財團操弄的政府,為開發力量代言的荒誕小老弟角色,真的完全扭曲、顛倒政府的職與能,讓政府常常不把關(因為無須把關),而將該與不該的所有開發案皆直接送入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把關手二),不負責任的政客最愛說「尊重環評」,就是最好的檢證。此外,為開發力量代言久了,早忘記自己的把關手角色,而成為最大的開發力量、最可怕的殺手。

第二道把關手是審議的委員會,包括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及土地變更審議(都市計畫、區域計畫)委員會。但荒謬之處在於委員會皆非獨立、超然的審議單位,而市政府體制的一部份,更且,委員的組成中有固定且高比率的官方代表,在敏感的案件中屢屢成為不看計畫書、不需發言的投票部隊,為委員會決議增添醜陋。

此外,專家委員的組成雖由社會各界推薦,但最終是由政府遴選,所以「自己人」多多益善,而「黑名單」當然永不錄用。如果有人願意深入研究委員會的組成,一定可以挖掘出濃烈的產、官、學早為人知的名位、權力與金錢關係。

當然,不可否認仍有專業的委員努力奮戰,但迫於現實,有些委員乾脆不出席,或者見人說人話,最可怕的就是身心分離者。而有良心、堅持到底的委員,有者被稱為「年輕、不懂事」,而大多僅此一任進入黑名單。

當開發力量與政府機器聯手而無所不能時,最後的把關手——公民在哪裡?

台灣人民長期接受片段、破碎、殘缺的教育,形塑幾個牢固的文化特質,難以突破,遑論超越。

1、 無知:距離山林的本質、海洋的價值等認知太遙遠,彷彿是火星的種種。
2、 人定勝天:用工程解決、用金錢克服、以生態之名美化工法,都是令人起雞皮疙瘩、無所不能的工程思維。如果這樣,那麼雪山隧道都能開通了,請問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3、 超人:群眾只仰賴超人,希望有一個救世主、魔鬼終結者能夠為他主持公道、解決一切問題,卻忘了公義的力量其實在自己的手上。所以,歷來的選舉一次次的製造很多超人,而且選出超人的最後結果就是告訴我們「真的沒有超人」。

上列諸文化習氣,讓台灣公民社會闕如,大多數的各人、團體乃至政黨、政府都退縮緊守自我利益,所以,私領域的爭鬥不斷(請參見過往迄今持續上演的新聞事件),而真正在乎、關心公共議題、環境生態事件者,只有NGO環保團體。

我期待,民眾能將公共議題、環境生態議題、政策規劃、選舉過程等都視為一個公共領域開啟的機會。我也期待,政府願意主動開創公共領域,並透過完整、充分的資訊分享與議事溝通,將公共領域徹底開放給民眾。透過公共議題的民眾參與,民眾才有可能認知、瞭解、發現自己是生活在什麼樣的命土上,才可能在乎與關心這一片天地母土、繽紛生界的種種,也才有機會付諸行動實踐,捍衛台灣。

深化的民主,才會有真正、終極的土地開發把關手——公民。

 

公共領域如何開創與實行?是由民間團體開創嗎?如何與政府有效對話?

廖本全:公共領域在我們的生活四周無所不在,所有的議題、政策、規劃、選舉等等都屬公共領域,但台灣社會沒有公的概念,只有私領域的互相鬥爭,最明顯的就是政黨間、政黨內部的鬥爭。其實每個人、團體、政黨,都可開創議題的平台。例如選舉的重點在動員的過程,而非單指投票這個動作;民眾要在動員的過程中瞭解身為公民的事情。資訊公開、議事公開,才有可能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