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是社區的敵人還是朋友,是國家公園設立後,常被探討的問題。在墾丁國家公園的社頂地區內,一項新的關係正在建立,裡面有著國家公園的堅持,以及社區居民的未來心願。
社頂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的範圍內,每年冬季,許多熱愛大自然的人士,會到社頂珊瑚礁岩上,觀看猛禽出海的生態景觀;或是在小時候,許多人會參加畢業旅行,進到屬於林務局的墾丁森林公園,在社頂公園裡散步遠足。
但是隨著旅遊型態的改變,前往墾丁的遊客,多數往海邊擠,位在山上的社頂,開始沒落。走進社頂社區,幾棟老舊的大型餐館,許多關門結束生意的店鋪,都顯示這裡曾有的繁榮,以及現今的沒落。為了找出社頂重生的機會,國家公園規劃一條生態旅遊路線,希望能找回社頂的春天。
這條毛柿林步道,位於梅花鹿自然復育中心後方,是個高位珊瑚礁岩演化形成的森林地帶,幾十年的管制開發,保留了這個地區的原始自然。
毛柿林生態步道最主要的景觀,是毛柿樹的純林,它在日治時代被開發種植,林務局在幾十年的照顧下,形成區域廣大的森林。冬季時刻走入這片毛柿林,沒有夏季的炎熱,反而覺得涼爽宜人,成為冬季遊客稀少的墾丁,新的旅遊區域。在毛柿林的中心,有一棵10人合抱的榕樹,是個旅遊祕境,當地人早就知道榕樹的存在,但是始終沒有對外公開。
毛柿林生態步道的出現,邱文和是主要的推手。從小生長在社頂地區,邱文和了解山中的一草一木,在協助墾丁國家公園復育梅花鹿後,他開始遊說國家公園,推動毛柿林步道的生態旅遊,為社區找出一條生路。
國家公園早期扮演管制角色,限制園區內社區的發展,至今思維轉變,在秉持保育生態的觀念下,開始思考與社區共榮共生的方式。毛柿林生態步道的經營,採取總量管制,由社區居民負責導覽,且步道保持原始自然,不做過多的人工設施。遊客必須事先申請,在當地居民帶領下,才能在茂密的樹林內,找到一處處值得觀看的祕境。
社頂社區的再造計畫,墾丁國家公園已經推動數年,前期宣導保育觀念,並訓練當地社區解說員,在社區居民與國家公園達成共識後,才開始一系列的生態旅遊導覽,並進一步改造社區。為了再造社頂發展,社頂居民多數人都願意投入保育巡守與導覽解說的工作,希望讓遊客重新認識社頂。
生態旅遊常常是保育與破壞的兩面刃,一旦失控,就會釀成生態災難,因此,不斷的事後檢討,是反思與改進的方式。國家公園與園區社區的關係,常常處於緊張的狀態,國家公園怕居民破壞生態,社區居民嫌國家公園處處干涉;但是在墾丁社頂地區,共榮的新關係被試驗著,社頂居民也期待以保育態度,走出未來的願景。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