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的立委選舉,在兩大政黨的媒體壟斷下,大部分報導皆環繞在一階段或二階段領票的爭議上,許多民眾都不清楚除了分區立委選票外,還有一張政黨票,當政黨得票率達到5%門檻時,該政黨就能擁有兩席不分區立委的席次,這將是許多小黨爭取參政空間的機會。
最近荒野以較開放的態度參加遊行及與總統候選人對話而引發一些討論與疑慮,有些老夥伴擔心荒野的三不堅持「不談政治、不論宗教、不做生意」立場是否已經動搖,事實上並不然,只是解讀的不同與角色的轉換罷了。過去會有「三不堅持」的默契,是為了要避免團體被蒙上某政黨或某宗教色彩,而產生排擠作用,或淪為私人商業交易的社交場所,扭曲了團體的屬性,如今,我們的這些基本原則依然不變。
回顧過去,荒野對「政治」一直是採取消極的迴避態度,然而縱使不碰政治,卻依然無法脫離政治的影響,無可避免的,我們都得在政治所主導的環境下生活。從過去環境運動的慘痛經驗中得知,一旦形成「既定政策」的環境議題,都必須付出極大的能量去與公部門進行長期角力競賽,而除非過程中發生官員瀆職舞弊的事實,通常環境與環運團體往往都是輸家。因此,荒野一直積極發展組織,透過環境教育一方面增進民眾的環境意識,一方面累積足夠的民間基礎力量,就是希望能在政府環境政策形成的過程中發揮影響作用。而如今,荒野12年經營所累積的社會公信與影響力,對「政治」的態度是該轉化消極而積極的時機了。
荒野除了參與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及相關部門的諮詢會議,在政府現行的體制中發揮環保團體的建言與監督角色外,我認為與各類選舉的不同政黨參選人進行對話,就其環境政策交換意見,也是一種環境理念的遊說途徑。當環境被操弄為政治籌碼時,我們就不能對「政治」無知與冷漠,政治是一種非常有威力的工具,對環境具有正向的決定性影響,卻也極具殺傷力,而關鍵則在政治人物的取捨。因此,透過對話,荒野自期扮演綠色環境政策的檢視與監督平台。
今年初的立委選舉,在兩大政黨的媒體壟斷下,大部分報導皆環繞在一階段或二階段領票的爭議上,許多民眾都不清楚除了分區立委選票外,還有一張政黨票,當政黨得票率達到5%門檻時,該政黨就能擁有兩席不分區立委的席次,這將是許多小黨爭取參政空間的機會。
以持續關切環境議題為主軸的綠黨為例,由於較少在媒體曝光,過去鮮為人知,然而近年來,綠黨始終跟環保團體並肩奮戰,如最近的反台塑大煉鋼廠案、反中科案及反蘇花高案,綠黨是唯一在各種意見表達場合中與環保團體共同力阻吞噬環境巨浪的政黨。這次選舉,綠黨也推薦四席不分區立委,雖知這又是一場小蝦米對大鯨魚的艱困戰役,但就如同環境運動一般,明知險阻當前,卻毅然挺身為之。
投票是公民積極的政治參與和理念的實踐,選民有權力運用寶貴的選票來決定我們的未來,今年的兩票新制將是個契機,您可以一票投給心目中理想的候選人,而將另一票投給關心環境的政黨,在現今混濁的政治生態中投下綠色環境的種子。
※本文轉載自2008/1/09荒野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