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13日
摘錄自2008年1月13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蝙蝠種類中,有「倒吊蓮」美名的「金黃鼠耳蝠」擁有討喜的金黃色澤,但台灣永續聯盟祕書長張恒嘉發現,牠還會棲息在屋簷與樹叢中,顛覆一般人以為蝙蝠都藏在幽暗洞穴的刻板印象。牠們甚至有遷徙習慣,且會在45種闊葉樹上繁衍育幼。
張恒嘉是雲林縣誠正國小教師,專長特殊教育,但10多年來只要有空閒,一定拿著望遠鏡在山林田野間到處亂竄,拚命搜尋他心中的「黃金寶貝」。張恒嘉說,有「倒吊蓮」之稱的金黃鼠耳蝠過去一直未在台灣發現,且其因外觀類似「渡瀨氏鼠耳蝠」,20多年前即使有人看到,也都誤認是渡瀨氏鼠耳蝠。12年前,他初到誠正國小,竟在校內橄欖樹上發現牠們的蹤跡。後經不斷研究,確認「金黃鼠耳蝠」在台灣的存在,也發現牠具有居家蝠與典型的樹棲蝠特性。
為了解金黃鼠耳蝠在雲林縣分布情形,張恆嘉跑遍雲林縣每所學校,在茂密綠葉中仔細尋找,並請環球技術學院學生協助,逐漸勾繪出雲林縣蝙蝠分布概況。目前金黃鼠耳蝠皆分布在雲林西濱公路至縱貫鐵路間區域。
張恒嘉說,蝙蝠是吃蟲的好幫手,平均每晚可使雲林減少將近45萬隻昆蟲,整個繁殖季節至少可減少5千多萬隻昆蟲;部分蝙蝠也幫植物授粉散播種籽,對熱帶森林的更新有很大貢獻。
為了便於觀察蝙蝠,張恒嘉去年還開始大力推動蝙蝠屋,以厚木片與簡單工具打造蝙蝠的家,放在屋外或角落讓牠們棲息,讓蝙蝠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他自己及很多學生家裡現在都有蝙蝠屋。 張恒嘉說,家有蝙蝠棲息,等於有免費捕蚊蠅燈,牠們的糞便還可製成有機肥,一舉數得。
為將蝙蝠知識推廣至國民教育上,張恆嘉今年將撰寫雲嘉地區第一本介紹本土生物的圖文書《預約幸蝠-笨港的黃金蝙蝠》,以童話故事引導孩童認識黃金蝙蝠的生態與習性,再介紹金黃鼠耳蝠的生存現況與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