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研究:深夜煲手機 頭痛難入睡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歐美研究:深夜煲手機 頭痛難入睡

2008年01月21日
摘錄自2007年1月21日聯合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手機製造商贊助的最新研究發現,手機的輻射會讓人較難入睡,且睡眠時間會減少,進而引發頭痛與意識混淆。這項發現對特別需要睡眠的兒童和青少年是一大警訊,他們大多喜歡在深夜講手機,若因此無法獲得充足睡眠,將導致情緒和個性改變,出現類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症狀、憂鬱、注意力無法集中,以及學業成績不好等。

英國獨立報20日報導,由瑞典知名的卡羅琳斯卡學院、烏普薩拉大學與美國密西根州偉恩州立大學人員合作的研究發現,睡前使用手機會讓人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進入深層睡眠階段,且睡眠時間減少,妨礙身體修補日間損害的能力。

研究人員針對18至45歲的35位男性和36位女性進行研究,讓部分受測者暴露於完全模擬手機的輻射中,其他則暴露於佯裝有輻射的相同環境下,發現暴露於輻射中的受測者進入第一波深層睡眠的所需時間較久,處於最深層睡眠階段的時間卻較少。研究結論指出,這顯示暴露於模擬手機無線通訊的訊號波之下,會對人體的修復受損機制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