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的道德――《極地熊寶貝》譯後記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強者的道德――《極地熊寶貝》譯後記

2008年02月24日
作者:王欣欣

《Arctic Tale》剛上小學的小姪女聽說我在譯北極的故事,從學校借了北極地動物的書回來和我一起看,她指著環頸海豹的照片說:「我最喜歡這個,好可愛。大姑姑的書裡有沒有?」我說:「有啊!那是北極熊的食物。」小姪女睜大眼睛又急又氣:「不可以!不可以吃!」

我彷彿看見剛上小學的自己。那年姨丈從雲林帶了隻火雞到姥姥家過年,我們幾個小孩從沒見過火雞,在天井裡和牠一起玩,好開心。沒想到之後我們的朋友會出現在晚餐桌上。

那頓晚飯小孩全都一把鼻涕一把淚,沒人去動盤子裡的雞。平常我們也吃雞,並不介意。有甚麼差別?認得與不認得、有感情與沒感情、見過牠活著的樣子或沒見過,就是差別。

朋友不是食物,所以我們不吃寵物。

後來我一直不愛看動物影片。

翻譯《極地熊寶貝》時,為了做功課,買了些DVD回家惡補,認識這些動物的長相,觀察牠們行走坐臥的樣子,愛上牠們,然後忍受眼淚。

真實的動物故事總是讓人落淚。

這本書是根據影片寫的,影片是實地拍的,沒有演員,所以書裡的故事都是真的,那些溫馨感人或殘酷傷人的事都曾發生,都已發生。將來,也還會繼續下去。

海象席拉1我看著席拉長大,對海象一家有了感情,不願意看見牠們變成食物,如果暖化停止,北極熊就不必冒險攻擊有長牙會抵抗的海象,因為牠們有更好的選擇,可以吃沒有反抗能力的海豹;但小姪女喜歡海豹,她寧可北極熊吃任何別的東西,別吃海豹就好。北極熊吃海豹吃了不知道多少年,一直是牠們的正常主食,如果環境不變遷,牠們會一直以此維生。我們都希望自己所愛的不要成為犧牲者,但設身處地想想,每隻動物都是媽媽的寶貝,而且,誰也不想死。

有人說,暖化再繼續下去,北極所有的動物都將滅絕,由別的物種取代,就連食物鏈最上層的北極熊也難以倖免。

海象席拉2只有一件事永遠不變,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戲碼天天上演。就算全球都陷入一片汪洋,冰河時期再臨,或是氣候變得酷熱難當,除非再也沒有動物,否則食物鏈中永遠都有掠食者,和獵物。

有生物要活,就得有生物死,生命只能靠其他生物的死亡來延續。食物鏈最上層的掠食者雖然免於受其他物種獵食,卻會為了生存競爭消滅彼此。北極熊會這麼做,人類何嘗不是?

《極地熊寶貝》說的是個好故事,書中最後一場屠殺結束之後,我在擁擠的捷運上擦乾眼淚抬起頭,開始認真思索強者的道德。

      《極地熊寶貝》

《極地熊寶貝
ARCTIC TALE 

  • 作者:國家地理頻道製作團隊
  • 譯者:王欣欣
  • 出版社:博客來數位科技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