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 | 環境資訊中心

紅樹林

2004年06月16日
作者/攝影:楊國禎 (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副教授);整理:唐炘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生長在河、海交接地方潮間帶的森林叫做紅樹林,大多分布在熱帶地區,東南亞是主要集中區,台灣只是分布區的邊緣。台灣海邊大多是砂岸,而且風浪大,紅樹林能生存的地方很少,並容易被風浪、泥砂掩埋摧毀,因此紅樹林在台灣是極脆弱而變動不定的生態系,數量非常稀少。竹圍的紅樹林是台灣目前最大片、最有名的,農委會已公告為「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為什麼紅樹林這麼受重視?主要在於漲潮時,紅樹林的生育地會淹水而形成所謂的水中森林,在這河、海跟陸地交接的地方不僅水、陸棲生物俱存,加上河流從上游攜帶下來的豐富物質堆積於此,亦可以養活眾多的生命。

而一個淹水的地方,陸地植物想要生存,就必須有它特殊的機制,如水筆仔(Kandelia candel)粗壯的根裏面到處是空隙,可以保存空氣而不會被淹死,這就是它生存的法寶之一。另外,水筆仔傳宗接代的方式也很特殊,一般植物的果實成熟後會脫落或散出種子,種子等待好時機再發芽長成下一代,但這種沼澤地植物的種子在果實成熟的過程中就發芽了,伸出下胚軸(胚根),在樹上長成一棵小植物,像筆一樣掛在樹上,所以台灣最常見的這種紅樹林植物被稱為水筆仔。這種特殊現象稱為「胎生現象」,有如高等動物懷胎生小孩一樣,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河岸邊水筆仔遭沖刷露出粗壯的根,此根可以保留空氣,防止被淹死,此外亦可加強在泥地中固著、支持的功能。 結果時種子已發芽,伸出下胚軸(胚根)。

這隻「筆」最重的地方在下邊(胚根前端),最下端又是尖的,掉下來以後直接插在淤泥上,就是一棵新植物,這種現象是淤泥環境中最佳的著生利器。如果不幸掉下來時是漲潮而被潮水帶走,這樣一棵小苗可以在海水裏存活2個月以上,足夠飄洋過海,運氣好的話可以到達另一個淤泥環境;因為最重的地方在胚根前端,一個海浪打上來或潮水過來,即會把它扶直、種好。這種特殊的生活史,使得近代科技文明發源的溫帶人們充滿驚奇而予以重視,幾百年來一直持續著,臺灣也感染了這股氣氛,成為保育的啟蒙者,研究方面也發揮了一些功用。

已生長好的幼苗,胚根下端較重,而且最前端很尖。  插在泥地上已快速生長的幼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