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119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石門水庫119

2008年03月03日
文字:張岱屏、陳佳利、林燕如(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忠峰、張光宗、葉鎮中、陳志昌(公共電視記者)

石門水庫的湖光山色2004年的桃園大停水,逼得政府不得不正視石門水庫的問題,而在2006年通過石門水庫整治條例,撥出250億特別預算進行整治,集水區的保育也是整治的重點目標之一。長年來,政府總認為是超限利用造成崩塌,而崩塌又讓水庫淤積,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是否都能用特別預算來解決?政府對於集水區內的土地規劃,又是如何打算的呢?

桃119線是從復興鄉往東眼山的道路,全線都位在石門水庫集水區內,林務局大溪工作站的黃麗萍主任,20多年來都很關注它的發展,她觀察到,這3-4年間,桃119線的開發有蠢蠢欲動的跡象。

桃119線沿途中陸續發現有私人道路開闢,以及大面積開墾農地的情況,這個警訊讓人不免擔心它會不會邁入拉拉山附近山頭過度開發的後塵。

1964年正式運作的石門水庫,紀念碑文上清楚註記著水庫成立的5大目標:灌溉、發電、給水、防洪還有觀光。很早以前,地方政府就積極推展觀光產業,根據觀光局的統計,每年到石門水庫風景區的遊客有百萬人次以上,上游的拉拉山更是藉著水蜜桃打響名號,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

拉拉山的水蜜桃遠近馳名,帶來了龐大商機,早期大量密集的開墾種植,讓原本蓊鬱的山林,變成一塊塊拼貼的模樣,高經濟作物的背後,所付出的國土成本難以估量,但卻是當地居民改善環境的收入來源。

桃119線          林務局大溪工作站黃麗萍主任          大量密集的開墾種植,讓山林變成拼貼的模樣

除了果樹,竹林是集水區內水土保持的另一大問題。竹林屬淺根植物,涵養水源功能不佳,遇到豪雨非常容易崩塌。過去竹業發達的年代,新竹尖石鄉是重要的竹業產地,竹業沒落後,竹林缺乏專人管理,看似柔弱的桂竹卻有著強硬的個性,不斷地擴張下,讓其他樹種無法存活,迅速攻占了北橫沿線的山頭,現在滿坑滿谷的竹林,成為林務局頭痛的對象。

地目的使用也是集水區管理上的難題之一。石門水庫集水區內,大部分的地目都是原住民保留地,以復興鄉為例,70%的土地都是原住民保留地,桃園縣原民處處長林誠榮認為,要改善原住民種植經濟作物的狀況,就必須要讓原住民的生計過得去,才有辦法解決。但是,開墾的速度總是比政策規劃來得快,近年來生薑的價格大好,於是有人砍除竹林改種生薑,對集水區也是一大傷害。生薑也是淺根植物,無法深根在土壤裡,加上栽種生薑必須施作農藥與肥料,農藥與肥料隨著雨水滲入土壤後,很可能會滲入水庫,替水庫水質帶來隱憂;而經過翻土後鬆軟的土質,在強風豪雨之下,是否能夠承受得住沖刷呢?

超限利用的問題不只存在農業,養殖鱒魚的業者,也對集水區內的限制大感不滿,無法理解為什麼長久以來世代相傳的生活模式,現在卻變成違規使用。

竹林是集水區內水土保持的大問題          生薑對集水區來說也是一大傷害          養殖鱒魚的業者也對集水區內的限制大感不滿

石門水庫的湖光山色,吸引不少民宿和主題餐廳如雨後春筍般開業,政府應該如何管理?居民生計與保育國土之間要如何平衡?這兩難的習題是否有解決之道?上巴陵附近山頭的密集開發,舊案未了,如今桃119線沿路的山林又將面臨開發危機,政府既然決心花250億進行石門水庫的整治作業,就必須徹底解決集水區的管理問題,否則再多的工程建設,也是投石入海一去不回。

採訪側記

黃麗萍說,在所有的違規案件中,最怕的就是已經搭蓋好房子的了,違規耕種都還有機會請對方改正,重新種植樹木;但要是蓋了房子,要請對方拆除總是要花費許多功夫,尤其在面對居民生計跟保育的問題時,處理起來更是困難。身為保育山林的執法人員,黃麗萍說自己經常是不受歡迎的人物,大家看到她就會板起臉孔;不過即使如此,還是得繼續做下去,否則坐視不管,誰來替山林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