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觀察》環境真的有三分之一嗎?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大選觀察》環境真的有三分之一嗎?

2008年03月10日
作者:曹以會

或許是民眾日子真的難過,也有可能是因為「發展」、「賺錢」,容易引起更多選民的注目與共鳴,民進黨與國民黨兩位總統候選人的競選主軸,不約而同的都放在「拼經濟」,都想用經濟拼進總統府。

砂石場的怪手。(攝影:李疾)「拼經濟」三個字,的確是選舉最好的口號,也最容易打動人心,尤其是當景氣不好時,更是升斗小民的最佳催眠利器。但是在環境運動者眼中,卻是令人膽顫心驚的,因為高舉「發展」大纛的思維,背後其實就是一連串的「開發」、「開發」還是「開發」。

在競選過程中,特別是多選一的選制中,候選人都不願意輕易的放過任何一票。因此,他們絕不會承認,他們會因為「經濟」而犧牲環境,甚到一定會把道德訴求層次更高的「環境保護」議題,拉到與「經濟發展」齊觀的位階。

一個很有趣的形象,發生在兩位候選人的政見白皮書中。在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的環境主張中,開宗明義的寫著: 「追求『幸福台灣』,是要維持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環境生態三大面向的均衡發展,形成一個同步並進的等邊三角形,也就是我常講的『黃金三角』。」

不知是英雄所見略同,還是兩人參考了相同的教科書。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的環境政見中,竟然出現了非常雷同的字眼。也是放在政見書起始的地方,說道「台灣可以更好,台灣可以是兼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美麗家園。」

從這兩分件中來看,兩位候選人的環境主張,作法或許有些出入,但是想法其實相差不大,口號也喊得很類似,也都把環境提昇到與經濟發展、社會公平正義等量的地位。寧願從從好的方向來看,不論那一位政黨,都已經清楚明白台灣環境的問題了,也提出了他們讓為好的解決方法。

問題是,他們真的會花三分之一的力氣,去做環境生態的事情嗎?有人會相信嗎?環境真的有三分之一的地位嗎?四年後可以再來檢視。但是從過去的經驗上來看,答案恐怕是悲觀的。

事實上還有一分更經典的文件,那就是憲法增修條文的第十條,明白寫著:「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應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這可是國家至高無上的憲法條文呢!文獻中可是把環境及生態拉到二分之一的位階。但是多年來,有幾位執政者把這條文放在心裡,又有幾位政府官員會在乎呢?環境生態只是憲法花瓶而已。

兩位候選人的白皮書上都明白寫著,環境生態是施政的三分之一,下一任總統一定會從兩位中選出一位來,他們的政見都預告了有三分之一是留給環境的,那老百姓就睜大眼睛看看吧!

在整個社會長期以來長,都以「發展」為最高價值的時候,不論是那一位候選人,或是這些候選人的智囊,他們根深蒂固的基本價值也都是「發展」,要他們不談發展是不可能的,而發展的觀念也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價值觀。

當發展遇到大自然強大的反撲,台灣、地球、大氣都已經亂了分寸的當下,他們提出了「永續發展」(還是要發展),把環境生態定入憲法。在歷屆總統選舉的政見白皮書中,也都不免俗的提昇環境生態與經濟相同的位階。但是台灣的環境負荷卻從來沒有發展趨緩的情形。

其實根本的問題還是出在價值觀上,整個社會 (包括候選人及其智囊) 的價值,始終都無法讓環境生態的比重,拉到經濟發展之上,現在是充其量是各三分之一(保證做不到),但是如果在施政比重上,將環境生態提昇為百分之五十呢?

有一種言論始終在社會上發酵著,「飯都吃不飽了,還談什麼環境保護?」事實上是這樣嗎?瑞士的國民所得是多少?他們的生活環境品質又如何?隨便打聽看看。

一切都是思維的問題,要改變社會價值是不容易,做先知是寂寞的,不會有共鳴。但是想法對了,作法對了,那就「出運」了。台灣現階段,要找出一位思想改造者來當領導者,或許時機還不成熟。目前這兩位候選人不論誰當選,如果都能實踐白皮書上的承諾,讓環境有三分之一的分量,已經是天佑台灣。

本文轉載自大眾時代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