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圍牆「螢」 造生態 北縣崇德國小賞螢步道亮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拆圍牆「螢」 造生態 北縣崇德國小賞螢步道亮相

2008年03月11日
摘錄自2008年3月11日自由時報汐止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全台第1所復育及繁殖螢火蟲成功的台北縣汐止市崇德國小,去年底獲得營建署「城鄉改造新風貌」計畫評選第1名專案補助,將原本學校旁2米高的圍牆拆除,設計成1條76公尺長的賞螢生態木棧道,10日正式亮相;崇德國小校長林文生說,5月將在步道旁舉辦民歌演唱會,讓大家欣賞螢火蟲,還能聽歌。

林文生說,學校建立了2座雨水回收的水撲滿,每次可回收2百公噸雨水,每年可達2千公噸以上,除了作為清洗與非飲用水外,還能流到旁邊帶狀人工濕地裡,灌溉沿途流經的稻田與水塘,養殖田螺等螢火蟲的食物,創造1個螢火蟲棲息、生活的食物鏈生態環境。

此外,原本學校與茄苳溪是以2公尺高的圍牆隔著,對岸的居民只能看到鐵灰色的圍牆,現在圍牆拆了,變成了富有設計美感與親近生態的木棧道,大家可以更親近的欣賞到生態棲地豐富的風貌,除了有梭德氏脈赤螢、黑赤螢、擬紋螢及黃緣螢等四種螢火蟲外,還有各種水棲性鳥類、昆蟲、蝴蝶等,是校園裡最好的大自然教室。 未來還計畫從校園內橫跨茄苳溪建造吊橋,用生態營造的方式,打造學校與社區營造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