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今將基本建成 面臨庫區地質防治問題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三峽工程今將基本建成 面臨庫區地質防治問題

2008年04月24日
摘錄自2008年4月24日人民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008年夏季汛期後,三峽水庫175米蓄水初步計劃於9月10日開始。按照三峽工程135米、156米蓄水前的慣例,國家將在175米蓄水前檢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完成情況,並由地方政府作出地質安全承諾,再決定能否按期蓄水。至此,三峽工程在經過近14年的建設之後,將基本建成,較原計劃提前一年。同時,由於庫區歷來地質環境脆弱,一直為地質災害高發地區, 175米蓄水也意味著三峽工程將迎來地質災害監測與治理的巨大考驗。

三峽庫區總面積5.67萬平方公里,橫跨重慶湖北兩地20個縣市區。其中重慶轄區內有16個區縣,佔水庫總面積80%。2006年156米蓄水以來,重慶市庫區周邊發生了30處較大地質災害,其中有10處是沒有納入防治規劃以及新生地質災害隱患點。

重慶市國土資源局副總工、市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辦公室李進財處長表示:「按照往例,三峽水庫蓄水後1至3年內將集中產生大量塌岸和水庫新生型滑坡。一些老滑坡也將受水位升降等因素的影響而復活。」

由於三峽庫區多處地段為峽谷型山區,地表岩石脆弱。據農工黨重慶市委2004年度所做的《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對策研究》課題顯示,在三峽庫區的長江河谷兩岸,50-5000萬平方米的崩塌、滑坡共計有214個,滑坡、崩塌總體積為13.5億平方米。

在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國家從三峽電站發電收益中投入了120多億元資金,對庫區地質災害進行了治理,涉及重慶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3671處,其中673處實施工程治理,482處實施搬遷避讓,其餘2516個隱患點確定為群測群防或專業監測項目。

李進財表示,當前庫區地質安全面臨的考驗仍然嚴峻,建立相關科學的合理的長效防治體系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