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瀕危鳥類朱鹮野放技術有重大進展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對瀕危鳥類朱鹮野放技術有重大進展

2008年05月04日
摘錄自2008年5月4日新華網北京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去年5月底在陝西省寧陝縣首批正式野放的朱鹮經歷四季野外生存,尤其是安全度過冬季食物短缺期後,於今春開始繁育後代,目前已繁育出幼鳥,標誌著中國朱鹮放生有明顯進展。

自2004年以來,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了朱鹮野外放歸研究,先後於2005年、2006年在陝西省洋縣兩次成功開展野化放歸試驗。在此基礎上,於2007年5月31日在陝西省寧陝縣首次正式開展朱鹮放生,將中國人工繁育並經過野放訓練的26隻朱鹮放歸到寧陝縣城關鎮寨溝村。

此次放聲後,科技人員利用無線電跟蹤與電視監控系統,對野外放歸和人工飼養條件下的朱鹮種群進行了跟蹤監測,並就其生態學和行為學等開展相關研究。監測發現,放飛野外的朱鹮已成功適應野外環境,並成功繁育後代,意味著世界珍稀鳥類朱鹮有望擺脫瀕危命運。

朱鹮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也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加以嚴格保護。歷史上,朱鹮曾廣泛分佈于我國長江以北地區,以及日本、朝鮮半島和西伯利亞東部地區,但是受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野生朱鹮曾非常罕見,在上世紀80年代初曾被認為已經滅絕。

1981年,我國科學家在陝西省洋縣發現了7只野生朱鹮,國家立即開展了拯救保護行動,先後在陝西省洋縣成立了朱鹮保護觀察站,並設立了專門自然保護區和4處繁育基地,深入研究朱鹮人工繁育技術。

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終於突破了朱鹮繁育和疫病控制等技術難關。到2007年底,全國朱鹮總數已達1,000多隻,其中野外種群個體550多隻,人工繁育種群個體462隻,朱鹮基本擺脫了滅絕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