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力量大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小農力量大

2008年05月19日
文字:李慧宜(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添寶、陳忠峰、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農村,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生活場域。台灣耕地83萬公頃,平均每個農民的耕種面積維持在1.5公頃左右,也因此,小農制度一直是台灣農業的重要基礎。雖然生產成本高、農地零碎,但是農村文化多元、生產品項豐富,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特色。其實小規模的生產,也是台灣有機的重要先驅,沒有小農的冒險,有機無法在台灣生根。現在,越來越多的有機小農們開始合作了,他們透過經驗交流、成人教育和銷售平台的共享,來創造下一波有機農業的力量,他們現在的故事,關乎著這片土地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去參與他們吧!

一小片丘陵中的平原上,有潺潺的水聲、剛種下的秧苗,和一群頂著大太陽的新手農夫,這裡,是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2001年的時候,陳惠雯和先生黎旭瀛,在台北淡水的大屯溪畔,開闢了一處不用藥、不用肥的田地,他們順應自然,用水、土、陽光和人的愛心,種出健康的作物。

一開始,只是想要提供孩子一個自然的生活,但是沒想到,許多不認識的朋友,也受到他們的吸引,紛紛前來學習。在蔚藍的天空下,30幾個人擠在農舍外的小廣場,大家一起交換經驗、共同分享剛收成的食物,原來一個小家庭,也能夠透過農業,變成一個大家族。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都市人試著做農夫,增加對農村的了解。

走進島嶼南方的港都,在市區裡,也有一片農業基地。這裡,是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3年前,他們跟旗美社大合作,引進農村文化與有機農業學習的課程,他們甚至成立有機生活社,在都市周邊租一塊地,做起有機農夫。

沒有掛牌的,是大家一起耕作的公田,有掛上名牌的,是個人要負責的私田。才剛加入有機種植的李姝芳,準備要採收空心菜了!過去的辛勞,讓她對眼前有機更有信心。

菜園面積2分半,41個學員種,跟真正的農夫比起來,他們的勞動算是小意思,但是他們認真的程度,絕對沒有打折。都市人試著做農夫,熱情並沒有因為辛苦而減少,反而增加了對農村的了解。

農友與消費者直接互動。     合樸農學市集滿週歲的大日子。

人手一朵玫瑰花,不只是因為母親節到了,這一天,也是合樸農學市集滿週歲的大日子。一年前,一群農友,想要透過跟消費者的直接互動,推動有機農業的價值觀。因為消費可以改變生產,生產應該讓世界更美好,這個市集追求的,就是這個理念。

在合樸擺攤的有機農民,共有26家農戶。市集裡,綠樹如蔭、綠草如茵,整個環境,充滿綠意和溫熱的人心,農友們互相經驗分享,消費者與生產者說著田地上的故事,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有機美味,農民說,市集裡,有好好讀書的活動、有好好吃飯的烹飪教室,這些,就是合樸的有機精神。

台灣地小人稠,小農式的生產,長期以來,支撐著這片土地的糧食和環境生態,也創造出獨特的農業文化與價值,因為每一塊單獨的小農地,就是一片人類與大自然互動的界面,沒有小農的投入,這些界面不容易持續,而台灣的有機也難以有現在,更難預見未來。

側記

台灣小農式的生產,創造出獨特的農業文化與價值。有人要務農,我們要感謝他,有人要種有機,我們要珍惜他,這可以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能夠提醒人向大自然學習應有的謙虛。農村,是美麗的鄉間景色,更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生活場域,有機,不僅僅是架上的商品,也是一種友善環境的生活理念,農村與有機的相乘,應該可以讓世界更好、更和平。希望這一點,可以成為社會共識,也能夠變成推動農業發展的政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