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保存惠來遺址 展現台中文化經濟新魅力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學者:保存惠來遺址 展現台中文化經濟新魅力

2008年06月09日
本報2008年6月9日台中訊,特約記者陳品潔報導

台中市惠來遺址從2002年5月被發現至今,6個年頭以來,面臨被指定卻不公告為文化遺產、逐漸荒廢的困境,積極推動城市魅力的台中市政府註1,怎麼看待這件世界矚目的文化資產? 對台中懷抱遠見城市理想的市民,又該如關心與施力呢? 今(2008)年5月24日,在靜宜大學有一場「中台灣地區文化遺址保存研討會」,從與會專家的口中可看出,保存惠來遺址遇到的困境,也是當前台灣文化資產保存領域的縮影,惠來遺址的去未來,取決於人們的社會想像……

2008中台灣地區文化遺址保存研討會合影(台灣生態學會提供)

遺址--先民生活圈的歷史重現

一直以來,台灣許多不瞭解考古遺址意義的人,通常會將遺址等同於「死人骨頭或墳墓」,直覺地產生不吉利的反感。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研究員屈秀麗則認為:「遺址其實是先民在這塊土地上活動的歷史重現。」除了墳墓與人骨以外,從文化層註2 的分布與堆積狀況、出土物的質材、精緻程度,可推知這塊土地上的先民活動及當時文化。

惠來遺址復原架構(圖片來源:屈麗秀)舉科博館「惠來遺址復原架構」為例,挖掘「小來」註3 等23座墓葬,屬於距今2000~400年番仔園的文化。從出土的獸骨、鹿茸、稻米、等動、植物生態遺留物,得以想像當時多樣化、豐饒的生態環境,是吸引人類聚居的好地方。藉由出土的石製工具、陶器、琉璃珠可以推測工藝技術的發展和貿易的動向。從小來的陪葬品、俯身葬、小孩南北向和大人東西向的葬位差異,發現許多值得更進一步探討的史前文化問題。

綜合上述訊息,復原當時的經濟,即可掌握當時是從事農耕、狩獵、捕漁、採集的生活,同時還可推估經濟活動的範圍。可見,台灣土地上人類活動歷史,應當從史前時代談起。

然而,面對種種台灣文化遺產不敵開發壓力的消逝,有人問道,「考古遺址的重要性在哪裡呢?」中研院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劉益昌說,「考古遺址是過去的歷史,…是埋在土地的歷史。如果你想真正了解這塊土地上的人類活動歷史,你怎麼可能忘記還有99%是埋在土地裡的歷史。」

文化資產保存困境──開發利益的糾葛

然而,這樣就能夠使人認同遺址的重要性?就能使政府行動了嗎? 為什麼經過民間團體的努力,好不容易在2006年3月30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指定為遺址,至今還不能公告成為法定遺址?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林崇熙指出,台灣目前是拼經濟比較重要,幾千年以前的遺址的重要性,和現在的人有什麼關係呢?保不保存都無所謂,提升國民年平均所得才是全民共識。若你是惠來遺址的地主,這塊地可以15億賣出和廉價地支持國家文化遺址保存,你會選擇前者抑或後者呢?

以樂生療養院和惠來為例,可以明顯地看出台灣對於保存文化資產的現實關鍵性思維,往往在於「很有商業價值,不開發很可惜」,地方政府雖口頭都說願為文化恪盡心力,但礙於地方複雜的利害關係,地方政府不想明著擋人財路,就遲遲不肯做出指定古蹟的決定註4。林崇熙表示:「『經濟開發vs.文化資產保存』往往涉及地方複雜的利害關係,地方政府不想明著擋人財路,就遲遲不肯作出指定古蹟的決定。」

歷史文化有價或無價? 社會想像是關鍵

當反對人士吶喊「歷史與感情無價,又怎能以金錢換算、衡量?」或者是批評文化官員無能、人民文化素質低落時,林崇熙認為,光批評無法解決問題。他指出「社會集體想像與社會價值建構互為表裡,就算是文資法,也不敵「經濟開發」的文化。」也因此他提出「建構地方知識」與「激發社會想像」的策略觀點註5

林崇熙發現,許多台灣人到日本觀光景點,對於整齊的街道、城市與人在合諧美感讚不絕口,對當地的遺址的故事,以及居民對於在地歷史的瞭如指掌印象深刻,這就是一種建基於「地方知識」的「社會想像」。他比較日式時代遺留建築古蹟的老照片,和經過文化當局「巧思」規劃的照片,相較日治時代的優雅雋永建築,後者則是慘不忍睹。

他認為,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文化資產的破壞,和我們缺乏對於考古遺址的缺乏上述二者的社會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如何讓民眾親近遺址,成為生活中一部分,凝集地方共識、激發社會想像,或許是保存惠來遺址的關鍵。

經濟拼不到優質生活品質 金錢買不到文化

為什麼英國的政府與民眾願意花鉅款,將史前巨石群(Stonehenge)旁的公路地下化,以避免汽車廢氣破壞古蹟?為什麼歐美國家能有設置數十萬棟古蹟與考古遺址的魄力?他們兼顧生活品質與天文數字的觀光收入的思維為何?台灣若要達到這樣的程度,需要如何努力呢?社會有沒有集體共識一同來追求這樣的社會想像呢?

林崇熙指出問題所在,為什這些保護遺址的國家能夠兼顧文化與經濟?他質疑道:「台灣國民年平均所得已經超過3萬美金,還不夠?那麼要拼經濟什麼程度,才能夠有像他們文化水準的生活呢?」問題不在於經濟好不好,而是在於整體文化的品質,也就是人的品質。面對文化素養低落的問題,屈秀麗認為花大筆的錢,請外國的來建築師為我們規劃大都會歌劇院,並不會加深我們的對土地、對歷史文化情感。若能投資在具有文化認同優勢的惠來遺址,這些歷史認同感是土地上的人民一代傳一代的文化。

保存惠來遺址 台中城文化魅力關鍵指標

人民社會的想像是改變看待文化價值的關鍵,但仍需要政府影響力當引子。2003年英前往惠來遺址探勘的英國考古學者泰納渥克博士很驚訝地發現,台灣並無相關法律保護遺址。在英國,一旦發現考古遺址,不論政府或私人企業均須依據「開發準則」規定停工,並由專業考古人員進行挖掘註6

一座令人留戀的城市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台灣身處漢人文化圈,南島文化圈的中間點,是海與陸的交會點,文化的豐富與多樣,使許多國外的單位積極找台灣合作。日前,中研院考古研究中心和紐西蘭2所大學簽訂合作協定。劉益昌說:「台灣有許多文化遺址很吸引國外學術單位合作,我們不找人家,人家也會來找我們」。

如何讓所有民眾看見這塊土地上的文化經濟優勢呢?當天的與會者帶領人民超越僅以經濟社會想像的地方文化,地方政府是有深遠的道德責任的,建基於文化社會想像的城市魅力與才能撼動人心。面對文化與經濟衝突上,台中市政府如何從具體作為看見實踐理想國際城市的魄力呢?如何和全體國民的社會想像將文化意識激盪到最高點?

專家們認為,如何展現台中城國際魅力,形塑獨樹一格、和社會共生共榮的文化經濟體系,保存惠來遺址不但是關鍵指標,或許也可以成為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典範。價值的信仰,光靠政府是不夠的,也需要有遠見的民眾共同支持與努力。

  1. 《大紀元周報》,〈胡志強龍應台嚴長壽對談 擘劃台中市願景〉,2007年7月6日
  2. 文化層係指古代人類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物品、結構物,廢棄、掩埋、經土層堆積出來的地層。惠來遺址涵蓋三個文化層,其中.牛罵頭文化遺址可能距今3、4000年。
  3. 科博館人類學組考古研究團隊於民國92年9月30日在台中市惠來里挖掘出土第一座墓葬中第一具出土的男童遺骸,後經中部觀眾票選而命名,碳十四年代距今1250±40BP。(資料來源
  4. 《自由時報》,〈文資保存 政院與文建會政策不同調〉, 2006年5月24日。
  5. 林崇熙,〈徒法不足以自行-考古遺址、地方知識與社會想像〉,2008中台灣地區文化遺址保存研討會,頁63-77。
  6. 《大紀元周報》,〈英考古學家搶救惠來遺址〉,2003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