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每個人以感恩的心表達對辛勞母親的謝意,但大家好像都忘了另一個孕育滋養我們的母親──台灣!我們不只沒有以感恩的心表達對母親台灣的謝意,更令人惋惜的是我們經常以殘暴的手段撕裂她,讓母親台灣變成「破碎台灣」。
以「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為例,行政院在「永續擺兩旁、利益擺中間」的考量下,提交立法院審議「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條例草案」,計畫以包裹方式為五年五千億解套。這種作法像極了為求存活而自食其尾的蛇,蛇的尾部愈來愈短,最後終將把自己吞食,徒留空殼。
治標與治本
五年五千億乃選前急就章的產物,其適用性原本就值得商榷,選前也早有關心人士提出質疑;而在國內經濟逐漸復甦之際,五年五千億的急迫性已不存在,我們實應重新檢視、審慎評估。其中具爭議性且對環境破壞甚鉅的開發,包括「蘇花高速公路」及「四大人工湖」等計畫,通過後將不受預算法監督,也規避區域計畫與都市計畫審議、環境影響評估以及水土保持審查等機制。
為母親台灣的永續未來,公共建設投資的治標方法如下:由行政院依正常行政程序推動,先以政策環評進行整體審查,再依個案進行計畫審查與環評,而不應以特別法方式規避法令的規範及民意的監督。例如,「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條例草案」第7條,很明顯跳過現有都市計畫審議中的地方政府以及民眾參與。我們也呼籲行政院在新內閣上任後,更嚴謹地重新審查及評估該預算,然後再交付立法院審議。
治本的方法,則是針對未來的公共建設投資,先從地方誘發動力,讓地方提出更多進步的地域計畫,而不是由中央基於政經利益考量由上往下地加以操弄。地方政府所發動的社會與歷史計畫,可利用其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以對比中央霸權之潛在邏輯,地方政府已非聽命執行的底層機構而已。
疼惜大地之母
再拉到更高的層次。台灣做為全球分工體系下的一員,在全球經濟再結構的過程,其公共政策與地方社區之間的危機正迅速浮現,而危機的多重性使它們不可能由中央集權的方式改善,而需尋求決策權力的分散化予以解決。
以五年五千億為例,便可說明在國家霸權的主導下,必然會透過剝削土地資源來換取經濟成長,最後所付出的代價勢必遠大於所獲得的暫時利益。而放任土地成為炒作投機之標的,不僅將導致社會不公平的擴大,加遽社會貧富對立,更將進一步破壞母親台灣的珍貴土地資源。土地淪為買賣交易的商品,然而商品可以製造,土地卻無法創造;土地一旦失去原有的地力,將很難回復,其惡果也將回報至人類自身。
「這土地是我們的母親,發生在大地身上的事,必將發生在她孩子的身上。」西雅圖酋長在回應美國白人政府購買他們土地時說了這段感人肺腑的話。看看滿是傷痕的母親台灣,她彷彿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台灣的未來。如果我們對「五年五千億特別預算」即將造成的生態浩劫及環境破壞仍麻木不覺,使傷口擴大蔓延,那麼未來加諸母親台灣的痛,我們以及後代子孫勢將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