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嶼坪的計畫轉眼間已進行了快一年,一開始執行這個案子的心很簡單,就只是單純的希望能把擁有美麗自然環境的嶼坪保護下來。然而,在這近一年中,我們愈瞭解澎湖的人民,就學到更多的海島文化精神,很多工作是在做中學,學到後再回饋到整個計畫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澎湖島嶼的生活文化,一直是和環境互依互存的,猶如嶼坪的發展。當年先民正是因為這附近海域豐富的漁產,才冒險來到這兩個小島上定居,然而隨著環境的改變,漁獲量減少,生活型態改變,許多人不再從事辛苦的打魚工作,小島也不能提供除了漁業之外的工作需求,因此島上居民漸漸離開了,島上聚落彷彿時間暫停,保持著三、四十年前典型澎湖漁村的風貌;由於人少了,對環境所造成的壓力減少了,周遭的生態系又開始豐富了起來,成為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的一大資源特色。
在演化上逐漸趨向衰落的島嶼,應該要如何繼續發展呢?我們在訪談過程中,不斷有這樣的探討,有的建議是比較消極的,認為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不要進行任何工作,但是另外的擔心是,如果沒能做好先期的規劃,未來進行發展時,會不會又是一個快速被消費的島嶼呢?這樣的擔憂,開始了行動的腳步,而讓這樣的腳步更加堅定的則是許許多多人的協助與支持。
這一年來,東西嶼坪呂鐘宿村長、陳川介村長、呂麥理事長、蔡水利理事長等人的協助,讓我們透過他們成長過程的故事,更加瞭解嶼坪的環境和早期的生活樣態,彷佛可以想像出四十年前這裡人來人往的榮景。從一開始對嶼坪的陌生到現在就好像島上一份子的感覺,這要特別感謝提供我們島上食宿協助的鐘德勝及龍金梅,當然還有阿蓮姐的雜貨店,總是適時的提供我們涼水。至於和我們一樣是從外地來島上工作的小護士、警察大哥、海巡們,則讓我們在島上進行資源調查時,可以無後顧之憂。
除了嶼坪上的居民之外,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在澎湖本島及望安的朋友也給予這個計畫,最大的支持和協助。澎湖在地文史工作者及攝影家張詠捷老師,因為其對嶼坪的喜愛,和我們調查團隊進出嶼坪數次,並分享她對漁村文化的深入研究與瞭解,帶領我們解讀漁村的生活故事;澎湖縣野鳥學會的周麗炤老師、林長興老師、澎湖縣自然學友學會洪清林理事長,則從豐富的嶼坪地質景觀及附近海域燕鷗的訊息,讓我們瞭解自然的鬼斧神工與生態之美;在地的旅遊業者蕭長汰、陳中行、許秋珍、陳怡伶、吳雙澤、李先寧、顏家瑞等,也都無私的分享他們在嶼坪進行遊憩活動的經驗;致力於澎湖海洋文化教育的洪國雄老師,一再提醒著我們如何將嶼坪環境資源與旅遊結合,澎湖縣共生藻協會蔡萬生理事長、謝恆毅、呂逸林、張天明及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昭倫博士則透過他們長期的研究,讓我們更加瞭解澎湖及嶼坪附近海域珊瑚礁生態系的狀況;此外,愛鄉的菊島青年顏江龍、顏子傑、呂文豪、陳建宏、曾依苓等人給予的幫助與鼓勵,讓我們對於新生代澎湖青年的活力充滿期待。
當然,地方政府單位的合作與協助,更是讓計畫可以落實的關鍵角色,在這之間,望安鄉公所許志輝秘書、財經課黃偉宏課長提供非常大的幫助;而澎湖縣政府旅遊局、文化局、農漁局則分別就其專業職掌提供了規劃建議和行政協助。
而學術單位的建言和參與,更讓我們除了實務經驗外,也多了一份執行上的篤定,其中,澎科大海運系的蘇焉老師、黃俞生老師分享進行在嶼坪進行海洋運動的方式;休管系主任于錫亮老師建議生態旅遊的可行方式,以及隨著李明儒老師、黃宗成老師與國際觀光旅遊知名專家克裡斯萊恩(Chris Ryan)教授一起在嶼坪透過實務旅遊操作來討論未來的發展。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蔡慧敏老師、周儒老師、台灣大學海洋所戴昌鳳老師、以及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章波老師、謝蕙蓮老師、詹榮桂老師、地科所汪中和老師都分別就其專業給予團隊最大的支持。
台灣本島,也有一群各領域的專業者在關心著嶼坪發展,包括在百忙中抽空和我們參與社區說明會的福華大飯店的經理藍明鑑和旅遊作家褚士瑩,以及聯合報記者鄭朝陽、東昇諮詢股份有限公司黃東誠、朱慶馨、古都保存與再生文教基金會的張玉璜執行長、五色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李進興導演、永續生態旅遊協會李嘉馨秘書長等的專業意見。
以上,這些人的聲音一再出現,提醒著我們這兩座島嶼的美麗與珍貴,以及擁有良好營管理的重要性。轉眼計畫進入尾聲,但這僅是一個階段性任務,現在我們比過去更知道也更篤定於嶼坪的發展方向,也累積了居民參與的動力,現在挑戰才剛要開始,離島圓夢曲,將由「逐夢」走向「築夢」。
※ 東西嶼坪官方網站「靜止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