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6月29日
摘錄自2008年6月28日自由時報台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疑因走私侵入台灣,在台中縣大甲鎮、和平鄉繁衍的外來種鳥類「紅嘴藍鵲」會與台灣特有種「台灣藍鵲」雜交,威脅台灣藍鵲的生存及污染基因。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花費1年的時間,「逮捕」5隻成鳥、7隻雛鳥與6顆蛋,還有1隻「在逃」。
上述「紅嘴藍鵲」包含一窩3隻雜交雛鳥,牠們具有2種藍鵲混合特徵,目前被安置在特生中心;已知唯一「在逃」的「紅嘴藍鵲」,研究人員有意在武陵就地槍殺,不過考量遊客感受並未動手,目前正密切觀察中。
紅嘴藍鵲於2002年首度在武陵地區發現,最高時期曾觀察到20多隻(含重複計數部分),2007年又在大甲鎮發現一對紅嘴藍鵲與台灣藍鵲共同築巢生下3隻雛鳥,更證實這2種鳥類會交配。
研究人員擔心紅嘴藍鵲威脅台灣藍鵲的生存。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小如,也擔心2種鳥類雜交,將使台灣藍鵲獨特的基因被污染、稀釋。
移除計畫去年4月動手,目標是武陵地區育有4隻雛鳥的一對成鳥,牠們身邊另有3隻成鳥,有「巢邊幫手」的育雛制度,研究人員先觀察飛行路徑與習性,搶在雛鳥離巢前,用誘餌網逮捕2隻親鳥,再摘下鳥巢及雛鳥。
未料,另外3隻成鳥在旁觀看,有了警戒心、也不吃誘餌,更糟的是又築巢生蛋,研究人員又花了2個月時間才逮捕2隻成鳥,6顆蛋則未孵化;至於大甲鎮一對「異國通婚」情侶,也在去年7月採上述方法捕獲。
特生中心中海拔試驗站主任姚正得說,研究人員多次調查,確認武陵地區尚未被捕的紅嘴藍鵲僅剩1隻,至於台北縣新店、台南縣歸仁等地的紅嘴藍鵲通報,有可能是誤判。
他認為順利移除紅嘴藍鵲的原因,是棲地尚未擴大、數量尚少,以及行政與學術單位有效的決策與合作,這項堪稱成功的移除行動,具有教育與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