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休閒漁業與觀光的發展來取代賭場-以澎湖的發展為例(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以休閒漁業與觀光的發展來取代賭場-以澎湖的發展為例(上)

2008年07月04日
作者:吳雙澤(流浪鯨魚民宿群)

casino。:維基百科住在島嶼上的人一聽說澎湖要發展博奕,立即聯想到的是澳門大軍團式的casino, 因為很多人去澳門是為了想翻身而去賭一把。想到旅人來澎湖是為了贏錢而來,而不是來沙灘散散心;想著澳門的高犯罪率及毒品犯濫問題;想著澳門的孩童不用功念書,只想在賭場工作;想到澳門的色情猖獗…想著想著心裡直發毛。

筆者以下的幾個論點,是把發展休閒漁業與觀光結合的「深度旅遊」與設立賭場做個比較,試著去釐清島嶼發展上的可能展望:

壹、世界潮流

以美國為例,賭場利益團体在1970~1980年代,確實步步進逼各州,迫使多州開禁。但是隨著針對賭場的研究蓬勃,反賭公益團体的茁壯,在1994年後,在全美遭遇到空前的挫敗,很多地區都成功的把賭場防堵在家園之外。賭場業的提倡,原本是為了要增加稅收、改善政府財政,以及增加社會福利。立意本好,但是實際的發展完全不是如此,不僅未能解決問題,反而浪費了更大的社會成本,要投入更多資源才能把扭轉敗壞的治安。科羅拉多州的Gilpin County原本是一平靜的小鎮,就是因採金礦沒落後,於一九九一年也開發了賭場,不到三年的時間,當地的治安惡化到令人無法想像的地步,除毒品橫行之外,各項犯罪:強暴、搶奪、暴力攻擊、竊盜等等幾乎把整個鎮摧毀。

現在的世界潮流強調回歸原始自然,盡量不耗用太多能源,除了傳統能源日益短缺,減碳解決溫室效應的問題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嚴峻課題。我們不能自外於世界,應揚棄大規模的建設開發,珍惜現有的資源,並做「適度」的利用,其前提是:讓自然得以再恢復,而非毀滅性,或是不可回復的。發展深度旅遊就是一種回歸,以大自然最相容的方式來與旅客分享澎湖,讓島民得以為生;從中推動生態教育,讓旅遊不僅是在地的分享,也成為一種觀念的傳播,召喚人類內在的保護意識,以拯救我們的地球。

貳、在地的永續發展

澎湖可以發展海龜生態體驗的生態旅遊。深度旅遊保育觀念,促進當地資源保育,是負責任的旅遊方式。透過它,遊客並得以從中得到喜悅、學習與啟發。另外,也促使地方獨特性的存續及多面向的永續發展,因為深度旅遊可與傳統產業、地景、建築、自然風貌乃至耆老智慧等資源善加結合。當澎湖珍貴資源受到居民及遊客的重視時,這些資源更有被活化並傳承的可能,因此除市場開拓帶來經濟獲益的增加外,更重要的是,使島嶼大小議題及資源受而重視、島嶼特色多元化,島上的人更對島嶼有認同及光榮感。 賭場業者關心的是現時的金錢獲益,而非島嶼永續發展。就算公部門得到稅收及改善財政,也會輸了自然,賠了人文。

參、對其他產業的排擠

學者的研究指出,賭博業對非賭博產業造成重大打擊。以著名賭城大西洋城為例,從1978設立賭場以來,最明顯的效應,除了犯罪率躍居全美第一,也讓四成的餐館關閉,三分之一的零售店關門,失業率也屢創新高。大西洋城的發展不是特例,在美國其他的賭場城市,也都觀察到相似的現象。因為賭場的設立往往伴隨著便宜的住宿與餐飲,對於地方傳統產業(特別是傳統觀光業)會產生取代效應,以及蠶食鯨吞效應,往往肥了博場,卻瓦解了地方經濟,降低社會國家整体競爭力。

深度旅遊運用創意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會為地方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澎湖山水社區的魚丸工廠開放遊客參觀,配合著專業的導覽解說,除讓魚丸工廠的附加價值大為提高,產值也隨之增加;也讓澎湖的旅遊多了創新的元素。除澎湖外,其他的縣市也都有顯例,如雲林口湖鄉的烏魚子工廠與民宿業的結合、宜蘭的賞鯨船、花蓮的柴魚工廠等等。

肆、就業機會:

深度旅遊可提供眾多就業機會,因為旅遊業需要很多人才,來共同涉入以從事專業分工,精緻的深度旅遊尤其如此。不論是導覽解說人員、生態教練、領隊等帶領人員,或是餐飲、住宿及地方產業從業人員等等,都可一起進入這樣的旅遊模式,共同把客人服務好。正如四十年前澎湖的漁業盛況:它做為一個火車頭產業,可以帶動地方各行業發展,像是漁具行、漁產販售業、製冰業、海產加工業等等。澎湖發展深度旅遊,所創造的人力需求也很可觀。

相反地,賭場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較少,而且是要經過訓練的人力,人力技術層次較高,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從事的(而且高技術人力是要進口的,本地無條件供應)。其人力需求也是單向度的,較無法吸納各方面的長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