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防治 校園加把勁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外來種防治 校園加把勁

2008年07月08日
本報2008年7月8日台北訊,林穆琳報導

林務局技正陳超仁地球上的植物種類多還是動物?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看到蟑螂該不該打?凡是外來種都是有害的嗎?如何將硬幫幫的水泥校園打造成友善動植物的樂園?「2008外來種防治計畫」種子教師研習營的講師,昨(7日)以如珠的妙語抛出各種問題,刺激與會的教師和生態保育解說志工,加深對生物多樣性與外來物種的認識,同時也鼓勵種子教師將校園營造為保育本土種生物的基地。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農委會林務局合辦的「2008外來種防治計畫」種子教師研習營,7日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一連展開為期6天的講座。講座中邀集動植物專家及環境教育學者,針對台灣益發嚴重的外來種問題,進行各面向的說明;尤其特別針對學校老師,介紹「外來種防治教育」在中小學課程上的應用教材及教法設計,並加入實地踏查練習。參與本次講習的學員在課堂上與講師群互動密切,均表示課程內容豐富紮實,將有助於未來將生態保育觀念融入教學中,甚至增加了他們在校園內推動自然步道或植物園的意願及能力。

講座首日上午由林務局技正陳超仁開場,其以多年野外的豐富經驗,列舉各種有趣例子,說明各國際公約的立約精神及世界保育思潮的流變。「在家的蟑螂是外來種,可以打;野外的的蟑螂是台灣本土種,不用打」,「蟑螂」例子解釋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對保育原生種、移除外來種的理念。「河馬(HIPPO)效應」則點明物種消失的主因,為棲地破壞、外來種入侵、人口壓力、污染和過度利用資源,都是人類所帶來的生態浩劫。

針對不少學校希望朝生態校園經營,卻反而創造了對生態不友善的環境,陳超仁也具體提出多項改善建議,如水泥生態池可以土斜填邊坡,供青蛙攀爬;插枝或種植挺水植物,可吸引蜻蜓及蝶類停棲,「從動物角度思考,營造能量可流動的棲地,才能成功保育生物多樣性」。他也提醒許多校園喜愛種植的蜜源植物,卻是以外來種居多。校園成為外來昆蟲、外來植物入侵基地的問題,值得大家重視。

「生態教育在校園,對學生是十分可貴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能長期維護、落實!」參與講座的老師則以自身經驗,指出校園營造親近生態的步道或園區,常出現的另種困境。這時就有賴將校園教師的生態理念普遍提高,並加強經營經驗的傳承,以免出現因人廢制的情形。

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本日另場講座由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主講,主題由政治經濟面看全球氣候變遷問題。講座中林子倫一再強調,時值全球暖化加劇又逢能源危機,國際看待環境和經濟問題思潮已變,各國祭出諸多減碳節能政策,以邁向號稱「第三波工業革命」、講求更高能源效率的無碳(低碳)工業之際,我國卻還陷入核四及蘇花高的爭議,政府及民間皆還停留在經濟必得靠環境犧牲的舊思維,又對國內高耗能高排放工業施行補貼,錯誤政策導致我國減碳步伐遲遲跟不上國際。便遑論目前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對全球暖化的焦點,已開始從如何減碳,走向暖化惡化下的衝擊評估及調適方案的研擬;我國卻對此方面的關注一概厥如。

參與講座的來賓對外來種及全球暖化議題都展現高度關懷與興趣,課程中頻頻發問,互動熱烈。「校園加把勁!」講座中陳超仁與各位種子教師互勉,讓校園不僅是外來種防治的知識傳播站,也成為保育本土物種的綠色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