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放生活動主要來自於三個部份:養殖業的逸出、寵物的棄養,以及宗教的放生。養殖逸出,最有名的是福壽螺的引進。引進經濟養殖的福壽螺,因其價值不如預期,以致後來的放流棄養,最後危害台灣農業直至今日,更嚴重破壞了台灣溼地的原始生態,可說是流毒無窮。寵物的棄養,在近年來飼養國外珍禽異獸的風氣下,原本可愛的掌上玩物,可能因為飼養不當或不瞭解其原始習性,飼主錯估飼養所帶來的負擔,最後不負責任地放生在公園或野地,侵擾了公園活動的民眾,也打亂了野地生態的平衡。最後,宗教的放生比起前兩者,可說是最有系統且影響最巨的一個放生行為。
宗教的放生,原意為隨機地解救正遭受生命威脅的生物,將其釋放回原生環境,是一種隨緣的為善,原為美意一件。然而在後世部份宗教團體的誤解之下,卻成為一種「善意的為惡」。許多宗教的放生法會,會刻意地購買人工繁殖的蟲鳥魚獸到野地裡放生。這類人工繁殖的動物,從小便是在人工餵養下長大。到了野外,幾乎沒有自我求生的能力。因此,在此類放生法會會場的附近,常可見到放生生物「陳屍遍野」的慘況。其中尤以對水溫特別敏感的水族類的情形最為嚴重。常常百隻的放生個體中,存活不到一、兩隻。這樣的慘況,應非放生者與其信仰的宗教神祇所樂見吧!
再則放生法會中,由於缺乏對放生生物的生態知識,其放生的物種常常是危害台灣本土自然生態的外來種。這些外來種生物一旦在野外存活、繁衍下來,由於缺發自然的天敵,常欺壓到本土的物種,甚至造成本土生態的嚴重破壞。因為錯誤的放生,造成野外生物的受苦,這樣的「為善」,或許值得大家深思。
「隨緣的為善」才是宗教放生的真義所在,不刻意、錯誤的放生,保護台灣野外的自然生態,也是功德無量的一件美事。
想一探究竟嗎?快到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觀賞「放生與放死之間 台灣的放生迷思」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