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沉睡的巨龍逐漸甦醒,中國不但拿下奧運主辦權,更許下綠色奧運的承諾,要藉著這場國際盛事,向世界展示一個脫胎換骨的進步中國。而被譽為「東方瑞士」的青島負責承辦奧運帆船賽,綠色奧運將會如何在這座城市發酵?
綠色科技 再生能源輔助發電
傍海而建的青島奧帆中心宛如一場綠色科技應用的博覽會,示範著先進技術與綠色生活的完美結合。沿著海岸線迎風而立的風能路燈做了別緻的開場,中心內共41盞的風力發電路燈一年可節電6570度,另外168盞太陽景觀燈每年可省17000度電。
除了照明,太陽能也運用在熱水供應與空調系統上。將太陽能集熱板與運動員中心的弧形屋面結合,提供300平方米的游泳池與選手沐浴盥洗所需的熱水;位於運動員中心東側的後勤大樓則採用太陽能吸收式空調系統。青島奧帆中心不僅以此省下至少年約90萬度電,更以這項設計榮獲《亞洲電力》頒發的2006年度最佳可再生能源項目獎。
媒體中心的空調則由海水源熱泵技術擔綱演出。利用鄰近的海水做熱能交換,與傳統的電鍋爐或燃煤鍋爐相比,可節省三分之一以上的能源;搭配奧帆中心建築體均採用的高性能屋面與外牆保溫材料,可同時確保生活舒適度與節約能源。
奧帆委副秘書長李奉利表示:「只要可能,我們都採用了可循環能源,力求在最大範圍實踐綠色奧運理念。」而奧運引發的綠色效應正在改變青島,使其蛻變為一座生態城市。
中水回用系統 調整供熱佈局
建立城市中水回用系統,循環利用污水處理廠的可用廢水做為奧運中心的灌溉、洗車與沖廁用水,每年可節約5.7萬噸用水;其中麥島污水處理廠成功發展沼氣發電,不但解決了污水處理廠的汙泥處置問題,也達到節電效果。
為了保障奧運空氣品質,青島除了進行燃煤鍋爐脫硫改造工程,也同時調整供熱佈局與能源結構,以逐步淘汰高污染的燃煤鍋爐。將熱源集中,利用供熱管路網作供熱配置,並鼓勵使用清潔燃料分散供熱來補強;同時以政策引導,推廣清潔能源與再生能源的使用。
海域赤潮預警體系 建立環境監控制度
有機污染造成的赤潮是奧運帆船賽的大敵,有鑑於此,青島建立了近岸海域赤潮預警體系,應有助於將環境監控制度化;同時發展生態農業與生態養殖,禁止含氮磷清潔劑的使用與販賣。
不過,直至奧運開幕前夕,藍藻侵襲奧帆比賽場地的情形仍然嚴重,七月初藍藻覆蓋的海域面積達1.3萬平方公里,幾乎是1/3奧帆賽場面積。中國環境官員表示,這次藍藻氾濫是海水溫度與鹽分變化導致,不過環保人士認為跟高氮含量化學工業汙染的排放有關。
永續觀念深入生活
針對奧運的一連串準備工作,也讓友善環境的觀念開始進入青島人的生活;青島開始試著利用科技使城市的運作能融入環境體系的循環,朝生態城市發展。
1000輛天然氣計程車、400輛天然氣公車與利用夜間進行一次性充電就能行駛250公里的4輛「以電代油」的電動公車已經上路;新建的碼頭盡量採取非侵入式的無樁浮動碼頭;並進行了全面的城市綠化工程。
青島奧帆委、青島市環保局及青島早報聯合10家大型超市,推出「環保購物袋進超市」大型活動,不但舊衣新用改造成環保袋,青島早報也收到200多件市民提出的環保購物袋設計方案。
北京天下溪教育諮詢中心的馬超驥認為,奧運做為切入點是個好的開始,強化了執行永續發展政策的原動力,也間接影響了人民的觀念與習慣。
青島以政策引導的方式,從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的調整,到城市運作系統的變革,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傷害與提升生活品質,進而提升人民的環境意識;運用科技手段達到綠色奧運的目標,同時產生文化教育的效果,落實北京為奧運定調的「科技、綠色、人文」精神。雖然出發點是奧運,卻為青島打下生態城市的發展基礎,注入日後打造城市品牌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