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過來 我就親山去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山不過來 我就親山去

五指山系生態導讀

2008年08月31日
作者:江某

山,是地上凝固的波浪,在廣漠的大地上無聲潮湧。

金面山。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網站五指山系就像斜倚在台北盆地東北方的一堵青綠屏風,從內湖的劍潭山延伸至基隆大武崙,綿延不輟的山形有如孩童稚手初繪的曲動線條,隨意舒展。而位在台北市境內較知名的除內雙溪的大崙頭尾山外,其餘諸山多集中在內湖地區向南延伸的支稜,那是孩童乏力下滑的筆觸,每一停頓處就是座山頭,金面山、忠勇山、龍船岩等山蒼翠鄰立。

如果大屯山是冷凝的火燄,五指山就是水底的沉沙;此二山系頭尾平行相鄰,在台北盆地的邊緣如畫裡的山川屏障;然而遠眺和親臨有著不一樣的情境,只要登上五指山列,腳下所踏無非二、三千萬年的歷史,而相對年輕的樹木所吸取的也盡是久遠積累的養分,空氣中有著新鮮又古老的氣息,每一呼吸都是時間與生命的有機循環;登臨其間才能體會山林的優美是土壤、空氣與水的絕妙結合,花開是對陽光和美的盛讚;來走一趟吧!親驗智者的叮嚀:「山不過來,我就親山去」。

五指山系中的內湖諸山山脊,常可見堆磊的堅硬裸露巨岩,其中以金面山為典型代表;各山頭的自然生態亦大抵與金面山相仿,南北坡向的林木有著明顯差異,山稜因強勁的東北季風吹襲,樹木變得低矮,樹冠彷彿經同一把大刀修葺。而外雙溪的大崙頭尾山就呈現不一樣的景相,茂密鬱蔽帶點潤濕的林蔭層層繁複,陽光僅以曲折漫射狀進入,蕨類遂將地被據為天堂;同樣有東北季風吹臨,不同的是此山大明橘獨據風衝處蔚為細瘦純林,金面山卻是小葉赤楠被壓抑成矮灌叢;是風的操刀手輕重不同,還是樹木的應對變通?一個瘦身以適,一個低踞側頭,不同的策略運用,卻都演替成在地的優勢種。

五指山系。圖片來源:江某內湖諸山頗多單面山形,不對等的山脊線條彷彿自然湧起的浪波,一邊斜長一邊短削。其南向坡常顯得乾燥,除了長時日照外,堅硬的裸露岩層也讓雨水不易滲透積聚,因而形成乾生與岩塊立地基質的生態特色,相思林已是各地淺山植物固定景觀,而地被芒萁的群聚就更突顯環境的乾旱;此外,青剛櫟根系的抓地力令其在裸岩縫隙覓得最佳的競爭優勢,野牡丹與桃金孃性喜陽光,車桑子卓立碎屑坡;而大冠鷲一如往常地凌空巡曳,那悠揚高亢的嘯聲,響徹鄰近諸大山頭。

內雙溪的大崙頭尾山雨量豐沛,林木蒼鬱,小溪流交錯於林下,森林的層次鑲嵌緊密,是涵養水分與水土保持的優質生態環境。區域內背風面的森林演替趨近成熟,迎風面的林木則成長緩慢,先鋒樹種仍佔有一席份量;漫步在這樣的森林裡,常予人一種回歸與身心舒暢的感受,沒錯!你正沐浴在純度的大自然中。

※ 本文轉載自台北市政府新聞處95年出版的《台北新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