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度假別宅了! 清外來種、聽導覽 工作假期要你與環境「發生關係」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假日度假別宅了! 清外來種、聽導覽 工作假期要你與環境「發生關係」

2008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圓滿落幕 志工不捨嘆:明年再來

2008年09月08日
本報2008年9月8日台北訊,周肇萱報導

本次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與青輔會遊學台灣合作,帶眾人體驗自然,為環境服務假期一到,許多人喜愛出外踏青,風光明媚的台北陽明山,因此成為北部人出遊的第一首選;但國內卻有另一群人選擇以不同方式度假。9月6日,來自各地的20位民眾齊聚陽明山,加入一日志工的行列,歡歡喜喜地為這座美麗山林的生態平衡盡一份心力。為了清除生態池中的強勢種李氏禾,志工們紛紛獻出自己與溼地接觸的初次體驗,鼓起勇氣踩進又深又厚的爛泥中。由於此次是今年系列活動的最後個一梯次,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在活動中,公佈初次嘗試的棲地科學監測結果。志工也在得知本年度活動終了時,依依不捨表示:「明年再來!」

昔日廢礦廠 如今生態教育天堂

位於陽明山冷水坑附近的「雍來環境教育生態園區」,前身為生產天然瓷土的雍來礦場,在廢棄多年後,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規劃管理,將其中一處整建為生態池,這也是國內第一座位於國家公園內,採取較高強度的生態工程,進行礦場最終再利用的地點。這片人工溼地雖已逐漸達到穩定,但強勢種李氏禾卻迅速地霸佔多數的池內空間,若不加以介入清除,不久後這片溼地將會逐漸陸化。有鑒於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別在2005年與陽管處合作,以「生態工作假期」模式,廣召志工加入清除李氏禾,統計今年共吸引超過120位志工參與工作。

泥濘中拔蘿蔔的驚險鏡頭活動一開始,主辦單位特別請志工發表對陽明山的印象,所獲得的多半為到此賞花與踏青的回答。但是,在穿好水靠(防水衣)、踏入泥濘的那一刻,許多人才正要開始顛覆以往的「陽明山印象」!

長得很像路邊雜草的李氏禾,外表看似柔弱,實際上卻十分堅韌,志工們不論男女,都得咬緊牙關才能連根拔起,「拔起來真過癮呀!」志工們對著費力拔出的盤根錯節得意洋洋,有人索性坐下來,跟其他人邊「採收」邊話家常,有如一幅寧靜而恬適的鄉間風情畫。

工作即旅遊 與土地互動才有感動

為了拔除優勢種,志工們紛紛獻出第一次,踩在爛泥巴中揮汗拔草,體會農人種稻,背上熱呼呼、屁股冰涼涼的有趣感覺。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指出,「生態工作假期」希望透過實地參與,改變以往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對土地付出勞力,給予當地所需的服務,讓志工與土地建立關係,有互動才有感動。

曾經參加過三重眷村工作假期、修復歷史建物的蔡絲蓉,這天又特別被姐姐拉過來參加,從事建築業的她也表示,以往設計造景水池時,從不在意規劃了什麼植物陪襯,經過了一天的勞動,未來將會以生態為考量,更重視外來種與優勢種的問題。

志工們勞動後露出滿足笑容就讀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系的賴意舒已是第三次參加活動,對於多次參加,她表示,第一次參加純粹是為了來玩,第二次則是為了對陽明山多一點貢獻,這次則想看看之前維護的地方,現在長成什麼樣子。

本次活動特別安排四月特訓的一批「棲地保育志工」加入協助導覽行列,希望透過志工的力量,將環境教育推展得更遠。棲地志工陳美菊受訓結業後首次擔任協助工作,過去曾是小學自然科老師的她,擁有比別人更深的感觸,她表示:「多接觸自然才知道怎麼去愛護自然,才能感受對於土地的熱愛。」她也鼓勵其他新進志工,能將心中的感動分享給更多人。

科學化監測 了解環境所需

志工以試劑檢測水質,了解溼地變化此外,今年的雍來溼地也首次嘗試進行科學化棲地監測,孫秀如表示,這是為了檢測推動生態工作假期以來,志工們對於生態池的擾動是否合適。利用數據化的資訊,檢測生態池中的酸鹼度與溶氧量等等,能夠幫助專家逐步累積數據,藉此了解環境所需的互動模式。從今年6月起,已累積3筆數據,初步判斷三個月來生態池狀態穩定。為求精準,今年採樣將持續到年底為止。

在勞動過程中也出現許多溫馨的畫面,志工們不僅在泥濘的溼地彼此攙扶,清洗水靠時,也需要相互搓洗,短短半天,便培養出和樂的「戰鬥情誼」。由於本次活動特別由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遊學台灣」協助推廣,吸引不少青年學子參與;而在活動中顯得較為年長的游建成,起先是被女兒拉來參加,之後反而成為全場最吃苦耐勞的壯丁。與外來種的戰鬥結束,本次行動成果輝煌,20位志工,共計清除了16大箱的李氏禾。

清除完難纏的李氏禾,主辦單位特別另外安排雍來園區的生態導覽;擁有紫色可愛小花的倒地蜈蚣、葉形長得像蝴蝶的栗蕨、世界少見的雙葉蕨……雍來的生物多樣性讓志工們驚奇。透過老師講解,原本路旁不起眼的植物彷彿都活了過來,擁有精彩而獨特的生命與故事。第一次參加活動的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張洪耀則奉勸宅男們:「別宅了!」走出戶外與自然環境互動,才是王道。許多志工也依依不捨表示:「明年我們還要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