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腳印 勾勒出令人微笑的無車城市 | 環境資訊中心

一步一腳印 勾勒出令人微笑的無車城市

2008年09月17日
本報2008年9月17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陳苓云整理報導

說到無車日,大多數人會聯想到一場自行車的嘉年華;然而無車日不只是單車上路而已,更非一年一度的節慶活動。只有當其對「移動」的省思被真正認識、並實踐在每日生活中時,無車日運動才可能成功。

無車精神 尋求另一種更愉悅生活的可能

無車日(Car Free Day)起源於1998年9月22日法國政府發起了「在城市裡,我不開車!」(In town, without my car)的全國性運動,不但獲得熱烈迴響,更從2001年起擴大舉辦,成為全球性的運動。

其訴求為注意過度使用車輛為城市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肯定行人、自行車的用路權,要求增加行人徒步區,及加強都會地區的大眾運輸系統。無車日的精神並非完全拒斥汽機車,而是希望探討:排除了非必要的汽機車使用後,打造另一種更安全、健康、愉悅生活方式的可能。

單車通勤 不只綠色交通更有微笑互動

汽機車造成的空氣污染及暖化效應是其最遭詬病的原因,綠色交通由於世界性的節能減碳熱而成為重點施政項目,使單車通勤族訴求多年的自行車專用道可能成真;不僅劉揆宣示將在全國25縣市廣建腳踏車道及配套措施,新任營建署長葉世文也表示未來都市規劃將以大眾運輸系統為主,自行車輔助,一改過去汽車本位的思考模式,並考慮在核心都會區縮減車道,做為自行車專用道。

千里步道籌劃中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響應無車日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將單車通勤落實到生活中。竹科單車推廣社社長謝倩瑩在新竹科學園區推動單車通勤,響應人數半年來增加了一倍,她表示從一點點改變做起,養成習慣後就不會覺得辛苦,反而愛上過程中人與人的微笑互動,公司也因此設置了盥洗空間;謝倩瑩指出,無車日單車上路活動只是加強信心喊話,「不能忽視平日一步一腳印的累積。」

正如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林惠忠所言:「騎自行車上班,不只是上班而已。」除了省油,「微笑早安,放開來的回家路」是更珍貴的附加價值。可見,無車日的價值不只在「綠色交通」,更在找回被輪胎與柏油切斷的人與人、人與土地間的聯繫。

千里步道走路運動 重建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

清大社會所教授李丁讚說,文明使人類不再生活在具體的土地與人群中,慢慢失去與自然以及社會對話的能力。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孩子在沒有泥土的家、學校與車道上度過童年大部分的時間,少了與土地、與大自然的相連與互動,生命也就少了寬度、厚度而變得脆弱易折...」。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黃武雄指出,汽機車帶來交通的便利,卻也全面破壞了台灣的地貌,追求快速走直線的結果,只是回到原點。

於是,2006年黃武雄、小野、徐仁修共同發起「千里步道運動」,不僅因為想替步行者與單車騎士保留行的基本人權,更因為「這條步道蜿蜒曲折,卻讓你看到無限。」黃武雄說。

千里步道運動希望由人民共同探查創設一條管制汽機車的環島步道,保留沿途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藉由這條步道引入新的價值觀,討論經濟開發與生態人文之間的矛盾,以及種種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問題。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教授蔡建福認為,千里步道所提供的慢速概念使得我們得以放慢腳步,找到和自己對話的機會,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去觀察、感受、聆聽不同的文化、職業、年齡與生活習慣的人們。

因此,邁開雙腳加入千里步道的走路運動,可以用自己的腳步踩踏出對台灣文明進程的反思道路,重建人與土地、社會的親密關係。

建立一個人人散步的無車城市

對現代社會過於追求速度的反思,使各種緩慢運動應運而生。發源於義大利的「慢城運動」(citta slow)透過去除汽車本位的都市規劃,致力營造一個人人散步的城市;在慢城中,街道變窄,人行道加寬,路旁設置長條板凳且花木扶疏,每個街腳都有小公園等零星的公共空間,有些甚至禁止汽車入城,以輕軌電車連接交通;並支持小型農作有機經營及保留地方特色。

「全球無車聯盟」(world car free network)也希望建立以人為本、友善單車的無車社區,以扭轉全球對汽車的高度倚賴及連帶對環境文化的破壞;故進行反對道路拓寬與新的停車設施及道路開發運動、單車通勤週,重新設計再利用因為汽車興起而荒廢閒置的空間,並指出環保汽車並非過度汽車化的解藥。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是全球無車聯盟的會員之一,協會理事長文魯彬指出,對「過度移動」的反省是無車日的基本精神;透過加入此國際網絡,希望能引進他國推動無車生活的做法等相關資訊,供台灣參考。

雖然政府已開始提倡大眾運輸,但消基會調查發現,由於班次及停靠點不足,有五成七民眾認為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雖省錢但太耗時,因此除了台北市外,其餘縣市的私人運具使用比率皆達八、九成。周聖心表示,「民意必須表達出重視的態度,政策取向才會改變」,因此除了在生活中落實大眾運輸與自行車通勤、除了參加922無車日的單車盛會,更重要的是在9月19日千里步道主辦的連署「我要生活單車道」公聽會,與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在無車日結束後舉辦的省思研討會中,要求並監督政府建設讓無車城市可行的完善配套;畢竟適合人居的美好城市,需要每個人用身體力行去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