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意識在台灣社會的增長,這股「綠意」也吹進了校園中。台北縣建安國小全校學生加起來不到兩百人,是一所名符其實的迷你小學,然而卻也是多次勇奪各項環保獎項的「綠色學校」。
結合自然環境 發展特色生態教學
建安國小校址位在三峽鎮安坑里的「小暗坑」社區中,非但坐擁群山,還有鹿母潭溪潺潺流過,由於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年來在校方竭力推動下,已發展出許多別具特色的生態教學。
雖說此地生態資源豐富,但早幾年前要想在此找到螢火蟲的蹤跡並不容易。後來在建安國小幾位教師的興趣支持下,展開螢火蟲復育工作。今日的建安國小搖身一變,成了「螢火蟲生態學校」。建安國小總務長林郁鳴介紹說:「若是在四五月期間來走校園生態步道,保證可以看到點點『螢』光。」
延著校園生態步道而下,來到溯溪課程的地點──鹿母潭溪,螢火蟲的復育地就落在步道兩側,也就是由鹿母潭溪溪岸延伸至校舍的大片傾斜綠地上。林郁鳴老師表示,校方希望利用這裡天然的傾斜地勢以及臨溪的濕潤環境開闢人工濕地。
比起其他種類的生物,螢火蟲對棲息地的要求很高,需要相當乾淨的生活環境,然而小暗坑社區一帶的家庭廢水多直接排入此溪,因此在鹿母潭溪岸邊營造人工溼地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向來有「地球之腎」美名的溼地能發揮其淨水的功能;再者,濕地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保存亦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在建安國小校園中,也還闢有其他人工溼地。
此外,建安的教務人員還積極投入「蝴蝶」、「獨角仙」及許多特色動植物等的保育工作,使整個校園宛若小型的動、植物園。校園中蝴蝶翩翩自由飛舞的盛況令人驚豔,為了方便教學,其中有小部分蝴蝶專門養在蝴蝶網室中。另外校方還利用樹葉堆肥的天然方式營造適合甲蟲生長的環境,「許多民眾知道後,會跑來這裡挖甲蟲」這樣的舉措造成校方復育工作的困擾,顯然許多民眾仍缺乏正確的生態觀念。
在能源教育宣導方面,建安教職員的創意源源不絕。為了停止使用極度耗能的洗碗機,建安國小推行自備並且自行清洗餐具,此措施每年省下驚人的用電量。就連用來清洗餐具的工具,也是取之於大自然,林郁鳴老師手指著位在校園角落的瓜棚介紹說:「這絲瓜就是用來自製菜瓜布的」
建安國小教師宿舍裝設有太陽能熱水器,校方特地將熱水器周圍環境打造成教學參觀平台,方便校內外人士參觀學習,充分發揮其實用及教學價值。此外,校方也利用綠建築概念在教室外種植爬藤類植物,以天然方式降低太陽西曬問題。
雨水回收也是節能妙方,收集來的雨水可用作澆灌或者洗滌拖把等用途。由於雨水收集池為死水,容易有蚊蟲孳生問題,校方在池中養殖一度瀕危的台灣原生種「蓋斑鬥魚」,由於蓋斑鬥魚是蚊子幼蟲的天敵,如此校方無需使用有害的殺蟲劑就可解決衛生問題。
除了許多節能設施外,今年起由各年級混齡組成的「建安省政府」也正式開始運作。由「省電廳」、「省水廳」、「省廢廳」、「省聯社」、「省新聞處」五個機關各司其職。建安國小教職員希望透過這樣的全校體驗活動,將生硬抽象的能源議題,化作有趣的學生自治活動,達到從生活面落實兒童環境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