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野螟、褐飛蝨 危害二期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瘤野螟、褐飛蝨 危害二期稻

2008年10月09日
摘錄自2008年10月8日自由時報中縣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上月初發布警報後,台中區農業改良場7日再度發布中部地區二期稻作瘤野螟危害警報,以及今年中部首度的「褐飛蝨危害警報」,其中,瘤野螟成蛾密度已達每平方公尺2至3隻,超過1隻的警戒值,且彰投、台中等縣市普遍可見危害。

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廖君達解釋說,瘤野螟成蛾會飛翔,生命週期也很短暫,場方9月上旬警報的是「上一個世代」,本月4至7日新一代瘤野螟羽化成蛾,預計約3天後開始交配產卵,卵又經3天孵化,幼蟲約7天成長後,預計在本月中、下旬將再度危害二期稻作。

另外,農業改良場也發布中部地區今年首度的褐飛蝨警報。廖君達說,這種也是怕冷的害蟲,警戒值是每叢平均5隻,目前發現彰化縣北部秈稻每叢平均3至4隻;台中縣潭子鄉、大雅鄉約1至2隻,雖然都還低於警戒值,但農民仍須配合氣溫下降防治,才能有效遏止危害,這2種害蟲防治之道,可參考農委會的「植物保護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