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5日
摘錄自2008年10月14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國江蘇省無錫市農林局證實,無錫市新區長江綠島農貿市場販售的太湖銀魚經採樣檢測,發現含有大量甲醛,再度敲響食品安全警鐘。民眾表示,浸泡過甲醛溶液(福馬林)的銀魚炒熟後韌性十足,嚼起來像橡膠,連用手都很難扯斷。
無錫市農林局漁政處處長張憲中指出,這種「橡膠銀魚」已經出現在蘇州等地,但是第一次出現在無錫。之所以能撥出皮狀物,是商販為了防腐保鮮,用高濃度甲醛溶液浸泡銀魚,加上放置時間過久所造成。他表示,不法商販在極難保鮮的水產品中添加甲醛已成常態。經甲醛溶液浸泡的銀魚,可保持數天不腐爛,色澤異常潔白透亮,賣相極佳,韌性也大大增強。
報導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禁止生產和經營含有甲醛的食品。專家說,甲醛為無色、刺激性氣體,易溶於水,甲醛溶液俗稱「福馬林」,具有防腐、保鮮作用。甲醛溶液浸泡過的水產品顏色過白、手感較韌、口感較硬,若甲醛添加量過大,咀嚼時會有刺激感;長期食用含甲醛的食品,對人體危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