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毒奶事件突顯加入世衛必要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毒奶事件突顯加入世衛必要

2008年10月15日
摘錄自2008年10月14日BBC中文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外交部表示,中國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使得國際社會了解到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台灣外交部國際組織司長章文梁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就毒奶事件與世衛組織的交涉與抗議,並非沒有實際成果。台灣此前就部份產品遭毒奶污染通報世衛組織,世衛組織對台灣方面的回函將正本發給中國,副本則發給台灣,並稱其為「中國台灣」。

章文梁說,外交部通過駐日內瓦辦事處向世衛組織嚴正抗議,同時要求世衛直接與台灣聯系,同時也要求世衛將台灣納入國際食品衛生機制。他說,台灣駐日內瓦辦事處與世衛組織官員有定期的直接聯系,但是於於雙方的默契不公開聯系的方式與過程。

世衛組織被視為台灣希望加入聯合國體系的突破口,雖然台灣表示加入是基於實際需要,但北京一直以台灣沒資格加入以國家為主體的聯合國附隨組織,在國際上帶頭反對。

章文梁表示,今年共有17個台灣邦交國提案台灣加入世衛,并得到美國,英國,歐盟與日本等主要國家的友善聲明,顯示其務實與功能性取向的推案方向是正確的,也為未來推案累積動能。

北京持續反對

台灣政府此前在處理毒奶事件時,受到最多批評的並非與世衛的交涉,或是否作為世衛成員國問題,而是在其標准多次改變,使得廠家與消費者無所適從。台灣衛生署此前跟進香港定出食物含三聚氰胺標准,曾被在野黨質疑其目的是在討好北京。

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希望近年來通過該黨與中共的和解,能獲得北京在國際社會上給予空間,但今年台灣加入世衛的努力,持續在北京反對下失敗。

總統馬英九曾表示將與北京協商台灣的國際空間,在近期內將到訪台灣的國台辦主任陳云林,到台后是否會與台方官員協商此一議題,目前尚未得知。

此間的一種分析是:目前兩岸諸多經濟議題尚待解決,比如中國大陸游客到台人數遠低于預期,兩岸貨運直航尚未落實,因此國際空間可能不在這次協商範圍。

由於加入世衛無論在名稱與資格上都涉及了台灣是否是主權國家,馬英九面對北京時模糊化主權的作法受到在野黨強烈質疑,民進黨已表示將在本月底組織大規模群眾示威,就主權議題讓陳云林了解台灣民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