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與潮汐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河流與潮汐

2004年04月18日
引介:王惟芬

當我知道要去看綠色影展中一部名為「河流與潮汐」的紀錄片時,腦中已經暗暗有了一些畫面浮動,想像影片應該是介紹河流的成因、河流生態系與河海交會處的潮汐起落,可能還包括河流與潮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對河流的污染與破壞──畢竟一直以來我們學到的是河流乃孕育人類文化的搖籃,但人類文明卻不可避免的反噬河川──我以為這部片會是一種揭露、一項主張甚或是一場控訴。

結果都不是。裡面雖然有人、有河、有潮汐,但組合的方式完全超出預期,是一個全新的故事,而且是一個很美的故事。

德國導演湯瑪斯‧雷德斯姆的這部紀錄片,是關於英國藝術家安迪勾斯渥西(Andy Goldsworthy)的故事。影片一開頭,安迪就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他想要處理的不僅是空間概念中存在的河流形象,同時也想把時間的意涵加入,讓河真正在流動,反應出「河流」的本質。實際上在他的藝術作品中,「時間」可以說是是橫貫一切作品的主軸,而反應自然表象下的本質則是一貫的主題,所以他處理的題材,不僅止於河流,也擴及到在時間河流(the river of time)影響下的一切。

 

被譽為環境雕塑家的安迪對雕塑本身有一套獨特的見解,或者應該說是對我們所認知的雕塑概念進行一場瓦解。他不會將自然景觀框架在藝廊或是博物館內,單純的呈現美好風光,而是讓作品存在於原本生成的地方,反應環境本身的故事,是過去發生的,也是正在進行中的,多半也是人們視而不見的。自然而然,他的基本觀眾群就是原本居住在環境裡的居民,當然也包含偶然進入該處的遊客或慕名而來的外人吧!不論是哪一種人,透過安迪的作品,或多或少都能對自己置身的環境有了另一層瞭解。

 

  安迪作品的獨特性還不止於此,在通常的情況下,他作品的生命都很短,會因應自然律動,在日出時融化,隨著潮起潮落而崩塌,甚至跟著河流一去不復返!當辛苦堆砌的作品消逝於眼前,湧現的不是毀滅的感覺,而是一種期待、一種釋放,也是一個循環;他自己都說,就是在毀滅前的那一刻,最讓他感動,因為那是他送給自然的一份禮物,他想知道大自然是如何作用在他的作品上。真的少有藝術家對自己作品能夠達到如此釋懷與放任的程度,這算不算到達了「物我欣然一處」的境界?

 

  安迪習慣將自己對周遭事物,不論是人、土地或景觀的瞭解,轉化成藝術作品。從他取法自然,取材於自然,最後也回歸自然的整個創作過程,確實是相當「環境正確」的,是人與環境對話之後具體而美好的呈現。雖然終究是對自然的一種操弄,卻是最不「人工」的那一種。

  其實用文字來描述他的創作是一種不得已的錯誤形式,畢竟作品本身即不言自明,同時也是難以言喻的;就連安迪自己在影片中試圖講解時也說道,他就是不能解釋,只是我又不能光寫「嗯,真美!」三百遍。

圖片提供:綠色影展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