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活化石 澎湖成立鱟生態育成區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搶救活化石 澎湖成立鱟生態育成區

2008年10月31日
摘錄自2008年10月30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有古代活化石之稱的「鱟」,因棲息地大幅縮小,族群數目逐年銳減,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在澎湖青灣設立全國第一座「鱟生態育成區」,進行「鱟」的繁育和研究計畫。

「鱟」的外型特殊,有鐵甲武士、鴛鴦魚、古代活化石的稱號,性喜棲活在泥質沙灘,原本在澎湖潮間帶常見,但因錯誤的防波堤政策,水泥森林阻斷海沙路徑,導致沙灘成了礫灘,棲地大幅縮小,數量也大幅減少。

負責上述育成計畫的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丁士指出,原本全台灣各海域都可見到「鱟」的蹤影,尤以澎湖和金門最多,但因生態環境惡化,棲息地縮小,現在除了澎湖以外,已很難再看到這種已在地球上存活了四億年的海中生物了。

黃丁士表示,成立「鱟生態育成區」有兩層意義,除了加速繁殖,以搶救這種急速減少的物種外,由於「鱟」血具有很高的生物科技價值,未來將進行「鱟」血的提煉與研究。

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表示,育成區將以自然生態方式復育「鱟」,目標為培育1千隻,同時每隻「鱟」都植入晶片,方便成長追蹤及採血記錄。但因長成成年公鱟需時13年,母鱟則要14年,這是一項漫長的生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