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是戈壁礫漠和黃沙的阿拉善盟,深處內蒙西部,卻與台灣、或說整個亞洲有難以切割的關係。因為這兒正是沙塵暴的發源地,每年春季一到,狂風會從阿拉善裸露乾旱的土地上,捲起上千萬噸沙土,吹向北京、東南沿海、韓國、日本,甚至台灣。因此早在2004年時,近百名中國企業家自發性出資,組成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希望透過有效的行動,改善中國西北的嚴重沙化問題。
為什麼取名SEE?它是英文Society(社會)、Entrepreneur(企業家)和Ecology(生態)的縮寫,它標示著、也提醒著企業家不能僅以營利為目的,還要擔負起社會責任及對環境生態的責任。鄧儀是本屆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獲邀來台參訪的10位中國NGO代表之一。做為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的副祕書長,聊起這批中國企業家,他打心底佩服:「這些人是打拚過來的,4年前,從第一次籌備會開始,他們就給了我們這些執行者打拚和揮灑的空間,要我們盡量去試。」
揮灑的空間,對鄧儀是極為需要的。在連續10天的參訪過程中,常可看見這位已投身環保20年的「老前輩」,從隊伍中隻身走開,對著其他事務饒富趣味的研究起來。歷年對岸來訪代表,無不使勁把握在台所獲的每一訊息,發表個人意見也緊守競業謹嚴之際,相較之下,他顯得隨興自在;但一旦提出個人心得分享,與眾不同的深切論調,又馬上爭奪了大家的耳朵和目光。因為他看到的是每一處參訪社區表象以外的東西,他進入的是台灣人的生命經驗,而不只是生活瑣碎的痕跡。在看過《貢寮你好嗎?》記錄片,他飇淚跟導演成為好友;走過合樸農學中心,滿口台語的茶道老師,對著台下的他殷殷注視;進行桃米社區夜間課程時,授課的生態解說員為他的分享點頭如搗蒜;只因他總是能體會並道出在地居民的心聲,如此貼切,毫無距離。
20年的環保經驗,與中國各地民情迥異的草根組織有過互動,讓鄧儀學會用「心」看事情,用在地的眼光看事情。「尊重」二字,常掛在他的嘴上,「平等」二字,常出現他心底。從這樣心態出發的經營,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走出了一條和中國其他NGO極為不同的道路。與在地社區的互動上,他首先注重的是當地人的主體性是否得以顯現,能否有自我主張、決定自己如何使用經費的權利。「我們撥出幾十萬經費,請在地組織提出企劃,上臺發表他們將進行的項目、如何使用這筆款項,讓台下其他在地團體來表決──我們沒有絕對決定權,我們的投票,只佔了其中的六分之一。」
「NGO並沒有比別人更聰明,我們不是引領者,更不是教育者,我們是服務者。」他提出,身為NGO,能提供的服務在於,讓當地居民的主體意識顯現出來,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這需要NGO有前瞻性的營造出一個有階梯的平臺,供當地居民憑著自身的意願、能力和努力,一步步、一階階的往上提升,做出對環境友好的改變。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阿拉善盟的一處村落,已發展出抽取地下水澆灌的農業模式。在乾旱地區抽取地下水源,無異於自我毀滅。但對當地農民展開道德勸說是無效的,因為不抽水灌溉,眼前都活不下去,遑論未來。因此鄧儀和協會想出辦法,安排這些農民走出家鄉,到其他同樣乾旱的農村參觀,讓他們看到如果按季節所需澆灌,可以省下大量的水,也等同於省下買水的錢。第二步,再安排他們去看別的村子以PVC管接水,可減少滲漏和蒸發,又省下20%的水。第三步,參觀別的乾旱農村種棉花田,所需的水是玉米的一半,但收成價格卻是2倍!最後,再改學以色列的「滴灌」法,以極少量的水直接滴在根上……
「農民大部分是保守的,要改變慣行的農耕方式,原本只有1、2戶願意嘗試,有了成功案例後,愈來愈多農民跟進。目前根據專家評估,該地區的農業用水量,幾乎與地下水的自然補給量達到吻合!」鄧儀談著以平等的地位,促進當地人自願選擇改變的核心作法:「我不喜歡坐辦公桌,我最常到農民家,跟著他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勞動。這樣我才能體會,一個狂風吹沙之地的農民,所需要的和想要的是什麼。」
在台灣,像鄧儀這類不按牌理出牌、不以追求社會形象為尚的人,可能會被冠以「反骨」的封號;對自己愛好自由、講究個人價值的特性,他則以「我是一匹狼!」來自我調侃,當然也另有自我標榜之意。這在注重人際關係和門面工夫的中國社會中,是極為少見的。他的個人特質、他所處組織對當地社群主體性的尊重和培養,都讓他走在一條艱辛而孤單的道路上。因為在中國,他們是個探索者,行在最前方,沒人可供借鑑,也無人能分享。
走過桃米社區、參訪合樸及興大市集、拜會美濃在地團體……「這次的台灣之行,讓我有了鬆了口氣的感覺。」從台灣的社區營造經驗,看到社群主體意識的變化,更讓他確信這才是真正有助於促進社區生態改善的途徑。「兩岸社會背景不同,社群組成不同,我們走得有先有後,但出發的方向是一樣的,而且正以不同的途徑各自努力。」
身為探索者,擁有的是只有探索者自己才能體會的辛勞,也只有探索者才看得到的美麗風景,經歷由內心湧現的驚人波瀾。鄧儀和SEE的夥伴,正為未來的綠色中國,揭示更寬廣、更具創意和生命力的環保之路。
※ 我想更加了解阿拉善SEE生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