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會副主委陳振川:將推動永續公共工程認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工程會副主委陳振川:將推動永續公共工程認證

節能減碳優先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保育與社會公義

2008年11月12日
本報2008年11月12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陳振川掌握國內公共工程大方向的團隊公共工程委員會,今年8月提出《永續公共工程白皮書》(草案),定調「節能減碳優先,兼顧經濟發展、環境保育與社會公義」,該會副主委陳振川並透露,目前正著手規劃推動永續公共工程認證,希望能在年內提出初步指標,作為評鑑和獎勵的基礎。

過去四年來在前副主委郭清江主導之下,立下以「生態工法」的原則與典範。生態工法顧名思義,乃是兼顧「人類與自然環境兩者利益」的工程方式或作法,其去職後,工程會將推動方向從生態工法微調為「生態工程」,仍不脫原有意涵。

而520馬政府團隊上任後,配合馬英九總統「節能減碳」的大方向,工程會領導階層走馬換將,將友善環境的工程原則再擴大,從「永續」的觀點思考公共工程,以節能減碳為手段,達到「永續公共工程」的目標。

為深入「永續公共工程」施政方向與定位,本報專訪了大力推動「永續公共工程」的工程會副主委陳振川。陳曾任營建研究院院長、土木水利學會理事長,參與過921重建工作,對營造產業的相關法規、制度、架構與作法,特別關注。

截稿前,公共工程委員會已於9月份辦理了相關研討會,10月份亦進行了「生態工程入口網」改版為「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的使用者滿意度調查,針對永續公共工程的方向與作法,且聽陳振川說明其任內推動「永續公共工程」的理念:

問:工程會從「生態工程」到「永續公共工程」發展歷程的思維以及考量為何?

答:生態工法在國內算是特別的案例,或說是一項奇蹟的發展。的確從工程的角度,要因地制宜、因材適用,所謂生態工法就是回歸以前老祖宗的作法。生態工法推動的確帶動很多工程人員內部心理的調整,推動的成果是正面的。

之前在業界內產生過有很大的抗阻,可能是因為矯枉過正,某些不適合的案例因政策而強勢介入。比如大甲溪輸砂道路,一建起來,汛期來一定會沖毀,壽命絕對不可能超過10至20年,大水來一定會壞。所以要思考哪些東西要隨著環境變化而自然汰舊,哪些要強調堅固?之前因為這個問題沒有釐清,工程人員無法拿捏能承受的風險,包括工程失敗的風險,以及安全的法律責任等。

大家都知道綠建築,而國外有所謂的綠營建,要考慮更多面向。為何要發展到「永續的公共工程」?因為永續發展要考慮的範圍更大。重點是不危及子孫發展的空間和權利,所以經濟發展之外,也要注重環境保育與社會公義,像這兩項就不在綠營建裡。

所謂注重環境保育與社會公益,設計上不要讓子孫無法負擔,或材料不要耗用掉讓子孫無法使用,或不會只為了服務少數人而耗費大量公共資源。至於環境保育,本來綠營建、生態工法就有考慮到。經濟發展方面,顯現的意義是,要顧及到生活品質、環境品質等,有沒有好的機制,可以兼顧公義、生態的同時兼固環境生活品質,這樣的方向絕對是正面的。

公共工程是政府耗費最多政府投資的項目,用上述三個來談公共工程,對大家的影響是很大的,這樣的方向也符合國際潮流,和國外名詞也統一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要永續的,而非耐久的建築物。

永續公共工程,剛好也呈現了節能減碳的面向。例如氣候變化帶來的很大的挑戰、或是石油等天然資源也越來越少,和未來子孫的空間、資源耗用等有關,所以不管公共工程在執行或營建產業在發展時,能用最少的資源、最少的能源,還可以維持很好的工程品質,就是很重要達到永續公共工程的手段或做法。比如德國馮.魏哲克在「四倍數-資源使用減半,人民福祉加倍」,結合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之新思維,永續公共工程即是將此概念予以延伸,希望透過對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達到維持既有生活品質,又不會破壞生態環境的理想。

假如能做到這樣的程度,我們的專業人員在國際上任何地方都能有競爭力。

問:永續公共工程的概念,比先前的生態工程多了經濟成長和社會公義的考量?

答:也不能說生態工法沒有兼顧到這兩者,只是比重上偏重生態。永續公共工程就比較完整。

問:所以三個要並重不偏廢?

答:對。

問:請舉國內外案例,說明永續公共工程理念。

答:如高雄捷運工程。

高雄很多土壤是鹽化的,若用傳統混凝土,會剝落,鋼筋會生鏽,所以要特別使用耐久性的混凝土,以抗拒土壤中的鹽分或污染的介質,因此要用所謂抗硫或高耐的混凝土。這種材料價格昂貴,不過高雄捷運工程用了爐石(中鋼廢棄物,原本用海拋還引起漁民抗爭,後來證明可用,中鋼成立中聯爐石公司來生產),你看高雄捷運為了增加混泥土的耐久性,要因應不同環境採用不同等級,最高比例下,爐石粉替代了50%的水泥。

爐石粉較水泥便宜,又具備耐久性,又是使用煉鋼副產品,有減碳(只要研磨就可以用,減少水泥生產的碳排放)效益,也減少水泥材料用的天然資源(如半屏山的資源)。2007年用了500萬噸爐石粉,其中300萬噸台灣產升,不足的200萬噸從國外進口。因此,在高捷混泥土混用爐石粉的思維中,就是符合四倍速思維的案例。 (編案:根據「永續公共工程白皮書」草案,1公噸水泥將排放409.57公斤的二氧化碳,相較於爐石、飛灰…等水泥替代材料每生產1公噸僅排放68.3公斤(爐石研磨之耗能)與0公斤(飛灰無須研磨)的二氧化碳,以2007年為例,我國使用560萬噸爐石與200萬噸飛灰替代水泥使用,產製優質耐久混凝土,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576萬噸。)

上述例子只是從材料面的想法,還有其他機制從量體方面去減少。例如強度6000PSI的混凝土,和用3000PSI混凝土,兩者水泥用量只差一點,前者因為強度高,斷面的尺寸可以減少,整體砂石水泥用量反而減少,可使用空間提高。在國外這很普遍,在台灣很多工程卻連5000PSI都不到,到處是3000PSI。

問:談談您對「永續公共工程」於短、中、長期的規劃藍圖、願景與目標。

答:短期內相關作業的推動是刻不容緩,如獎勵制度,審查制度的搭配,都要趕快進行。像經建會審查公共工程時,就會把觀念放進去。所以要做宣導、要和工程單位做很多溝通。

以後,和綠建築一樣,也要針對公共工程建立永續工程的標章或評核標章。從重大公共建設開始,橋樑等公共建設都能用一套評核系統來比較、獎勵與激勵。某些程度和綠建築標章比較相近。


※資料來源:「永續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草案) (2008.8.25) 

問:將會針對永續公共工程設立哪些指標項目,是否包括生態面?時程的規畫又是如何?

答:希望不會設計得太複雜。不過要強調,指標不會只評核工程本身,如一座橋,不會只看橋的主體,還會看橋和周邊搭配度的環境設計;其他像節能指標等項目,當然也會進行。至於生物多樣性的思維也可能會放進來,但要等整體指標擬出後,再評比出較具重要性的指標。

因為要經過試做、評估,可能會需要半年的時間。或許就在年底時對外公開。因為工程類別很多,各有其不同的考量面向,可能會有跨部會的會議來研商指標和標章的建立。

問:您認為如何透過適當的機制、制度或是手段,才能讓「永續公共工程」的立意真正達於落實?

答:我的看法是,鼓勵機制和審查機制應並重。

一方面工程人員要自我提升,讓自己的好成品留在土地上,作為子子孫溫重要的資產,所以要有一個開放的平台讓他們來展現成果。另一方面所謂審查就是鞭子,讓工程人員務必考量這個面向,所以在相關審查審議上會要求做這個評估。例如從2008年開始,金質獎的審查已經有考慮到永續的部分,讓金質獎作為鼓勵的制度之一。而在採購法方面也有檢討的想法,但究竟如何做,還在考量中。

問:「永續公共工程」的實踐如民眾生活相結合,如國工局試辦「快速生態評估法」(Rapid Ecological Assessment,REA),用有效益的方式做生態基礎調查等,比較結合當地民眾資訊的納入考量,這方面副主委是否有何想法?

答:這些工作和文化古蹟保存一樣,調查是越早進行越好,規劃的時候就能做到減少衝擊和影響。例如樂生療養院和新莊線捷運的問題,若能早一點知道,規劃和選址就能避開,若等到工程推動時才發現有衝突,對社會就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像工期延宕、預算增加幾十億,原先蓋好的停車場也要打掉,從節能減碳來看就浪費了多少資源。若能提早花一些經費,就能避開。

其實公共工程推動者不會刻意要破壞生態,和一般民眾一樣想保護生態環境,只是背負政策的壓力。像快速生態評估法(REA)這樣的機制是好的,但要提早到規劃階段,推動工程時才知道如何注意這些問題,以減少工程的衝擊,調整、犧牲或遷移等;但如果工程已經在執行,才去做這些調查,不僅拖延工時,並產生浪費。

問:會不會整合在法定程序中?

答:正在檢討。其實現行環評機制就有考量到,從環保人士眼中,當然要再加強的地方很多。這方面可能要再提到跨部會會議中來研究,但遲早一定會納進來。

《陳振川小檔案》

學  歷:美國西北大學 土木工程博士
     美國萊斯大學 土木工程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學士

主要經歷: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台灣混凝土學會理事長
     中華台北亞太工程師監督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亞洲混凝土聯盟ACF副會長
     亞洲土木工程聯盟ACECC會長
     中華台北亞太工程師推動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土木水利學會理事長
     新竹生醫籌備處副主任兼執行長
     台灣大學總務長
     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院院長
     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中心主任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處土木學門召集人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主任
     美國混凝土學會(ACI)會士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