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昆蟲的數量之多,造型之奇異神妙,讓許多昆蟲觀察者神往不已。我自然不例外,嚮往著能到熱帶雨林去尋覓昆蟲。離台灣約4小時飛機航程的婆羅洲,比起遙遠的美洲亞馬遜雨林,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就這樣,我踏上旅程,來到了婆羅洲熱帶雨林。
婆羅洲,嚴格來說是座島嶼。論島嶼大小,排全球第三。這座大島嶼上有三個國家,從地圖上可看出印尼佔地最廣,馬來西亞次之,汶萊則小得連國家名稱都寫不進去。這座島嶼上,雨林密佈,生態豐富,但同時也面臨著重大的生態危機──雨林正大片大片地消失。
消失的雨林,裸露出禿黃土地,隔沒多久,又是一大片綠油油的景觀,因為植立起齊齊整整的油棕。單就顏色看,都是綠,差別不大,甚至還有一種整齊的美感。可是,深入這片從飛機上看似無甚差別的綠林裏,內涵卻大大不同。雨林裏層層疊疊的樹,交錯出複雜豐美的生態棲位,提供昆蟲、鳥、哺乳類、兩棲爬蟲等,共同織就了一片熱鬧的生命交響樂,身在其中的人,不只可以聽見,還可以看見。然而置身油棕林裏呢?只能是《寂靜的春天》了。
馬來西亞在婆羅洲設立了許多座國家公國,保護了部份區域的熱帶雨林。到熱帶雨林,最好是住國家公園木屋,豪華雖不及高級飯店,卻絕對讓昆蟲觀察者充滿驚喜。熱帶雨林的植被密生,昆蟲多樣。不過卻不易見到牠們紛飛,現蹤,牠們若不是躲藏得很好,就是偽裝得很妙。想找到牠們,沒有累積待在熱帶雨林的觀察昆蟲時數達數百以上,恐怕敗興多,興奮少。這樣的難度,對昆蟲觀察者而言,反而是一種樂趣,一種尋覓、發現的樂趣。
熱帶雨林的夜晚與白天不同。夜間觀察時,你會發現昆蟲不再躲藏,紛紛現身於葉片上,求偶歌唱的,覓食歌唱者的,白天躲煩了而出來伸伸懶腰的……讓熱帶雨林裏的夜,比白天更熱鬧。因此,熱帶雨林的白天,考驗的是昆蟲觀察者的眼力。夜晚,卻是考驗昆蟲觀察者的聽力。
夜間觀察時,從國家公園木屋裏走出來,就立即置身於蟲鳴蛙唱聲中。循著步道走,扭開手電筒,讓光束在樹幹、枝條、葉片間搜尋,驚喜就會不斷自內心湧出,驚奇則會不斷自口中喊出。
還記得2008年8月23日夜晚,在雨林裏觀察得興正濃,雨林的夜立即顯露本色,驟起雨來,打在闊葉上的雨滴,啪啪啪啪響,過份誇大了雨勢,徒有聲勢驚人,不見雨粒落下。密密層層交錯的葉,讓雨水下了數分鐘後才真正有落在我頭上、滴在我身上。我就是在只聞雨聲,不見雨滴的初始,意外起讓手電筒的光束落在這隻簡直就是一片葉子的蝗蟲身上。牠待在一片蕨葉上,位在我不易拍照的距離和角度上,等我好不容易找到可以穩住身子的拍照姿勢時,雨滴開始打在我的身上,相機上,蝗蟲所在的蕨葉上。這讓拍照顯得更加艱難,我感覺到雨勢正在加大,但我必須保持鎮定,等判斷應該拍到不模糊的照片後,才開始奮力狂飆,衝回國家公園的木屋。這就是住在國家公園木屋的好處,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回到木屋躲雨。甚至,淋雨也無妨,可以馬上洗一番舒服的熱水澡。
熱帶雨林裏的昆蟲們,多偏愛植物(喜愛程度往往不亞於植物觀察家),牠們常將自己裝扮成植物的樣貌。有擬葉的,有擬枯枝的,有擬花的,有擬樹皮的,還有擬苔蘚的……。難怪,白天在森林裏都看不見昆蟲,因為牠們全都植物化了。直到夜晚,牠們才又扮回昆蟲的角色,所以,我才能幸運在夜晚拍到的這隻擬葉的蝗蟲,真是肖似的很,有葉脈中肋,還有幾處枯褐破點。我簡直要懷疑會不會其實是一片葉子長得像隻蝗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