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熊奢華,黑熊苦哈哈,保育資源M形化?!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貓熊奢華,黑熊苦哈哈,保育資源M形化?!

2009年01月05日
作者:人禾環境教育行動網

近來頻傳山友遇見台灣黑熊下山覓食,玉管處呼籲民眾遇到黑熊時保持冷靜,不要爬樹或裝死。我們黑熊面對大貓熊的差別待遇,或許更想在山友面前裝死告哀。

窩窩頭掀起點心熱,貓熊玩偶也擔心仿冒品。當跑馬燈不斷打出團團圓圓每天吃了幾公斤的各式餐點,外加小數點一位,還有團圓互拍巴掌的親密轉播放送…。打著團圓友好的的旗幟來台,明星動物的光環越來越「去動物化」,連貓熊子代歸誰所有的爭議,也已經嚴重違背了域外保育的原則。不但沒能為其他掙扎中的保育動物爭取到更多保育的支持,還因為超規格的待遇吸走了大規模的資源後,居然還被動物園方推稱受到不景氣影響,動物認養基金減半所致。殊不知無尾熊、國王企鵝、這些遠渡重洋來台灣辛苦適應的保育親善大使們,取得的認養基金資源早已把台灣本土保育類動物遠拋在後。

水竹、桂竹、胡蘿蔔、窩窩頭,食量記錄營養分析,一斤也不少;幾點睡幾點醒,一分也不差;這絕對是嚴謹的域外保育族群圈養的監測態度。而台灣黑熊吃什麼,需要住在什麼環境,會生什麼病,生寶寶的限制在哪裡,卻也還在苦哈哈的等待研究經費,才能從艱困的野外研究環境中取得資料。估計族群數量不到1000隻的台灣黑熊,代表著其他同樣面對存亡危機,僅分佈於台灣的野生動植物們,等待保育研究人員辛苦地與時間賽跑。動物園認養基金每年分配約15至20萬元給台灣黑熊,加上國家公園、林務局、特有生物中心的保育研究經費,近年來野外的調查研究經費平均每年都在數百萬元左右,在台灣山高谷深又欠缺基礎資料的條件下,相對更為辛苦成效更為有限。相較於大貓熊一對一年圈養經費粗估3800萬元,3億多元的籠舍興建費用,以及更多的行銷宣傳花費,我們不禁感慨,團團圓圓到底是保育動物的親善大使,還是吸金天王?台灣保育類動物的弱勢,背後賠上的更是未來台灣環境的弱勢,現在犧牲的是動植物們,當生物消失牽動到環境惡化,開始苦的就是現在吃不起貓熊蛋糕,羨慕大貓熊還有窩窩頭的弱勢族群了。

大貓熊到底是保育觀念宣導的旗艦明星,還是造成環境保育資源分配更加M形化的無辜幫凶,真的端看主事者的頭腦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