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彩叩頭蟲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虹彩叩頭蟲

2009年01月11日
作者:楊家旺

一隻美麗的虹彩叩頭蟲(Campsosternus genmma),伏在細碎石堆裏的畫面實在不美。我相信,牠也不希望自己是待在碎石堆裏,寧可在草葉花叢間穿梭。可惜,天不從人願,同時也不從蟲願,牠是被颱風吹來的……

一隻美麗的虹彩叩頭蟲。圖片提供:楊家旺。

2004年08月20日,終於,我第一次踏上蘭嶼這塊島嶼。前幾天的行程,瀏覽蘭嶼的奇石怪岩,飽覽四周的湛藍海色,拜訪達悟人的聚落、人文、生活……我並不急於探索這塊島嶼的昆蟲,因為,預計待在島上的日子還有好幾天。

可是,2004年08月23日早晨,我們一伙人就開始擔心逼近的颱風了。艾利颱風似乎來勢洶洶,不敢輕忽下,打聽了船班,大伙決定返台。通常,搭船來去澎湖、綠島和蘭嶼之間,我都不需暈船藥的幫助即能順利渡海,但颱風讓海上的浪變得暴怒,我不敢輕忽,向伙伴要了一顆暈船藥。沒想到,暈船藥對我的效果確實是「吃了會暈船的藥」。船行過程,我先是將食物全吐了出來,再是吐膽汁,整個人在航行裏,暈暈沉沉,似夢似醒,如幻如影,終於在台東富岡漁港上岸後,我整個人極為虛弱,痛苦難受。當晚,沒胃口,早早在選擇過夜的太平生態農場躺平睡去。

隔天,大伙選擇太麻里金針山作為與颱風為伴的過夜處。那天傍晚,民宿前院的停車場,吹來了一隻Ⅱ級保育類昆蟲:虹彩叩頭蟲。台灣將Ⅰ級保育類昆蟲稱「瀕臨絕種」,Ⅱ級保育類昆蟲稱「珍貴稀有」。可是,虹彩叩頭蟲似乎不是極難遇見的物種,張永仁在《昆蟲圖鑑》收錄牠時,圖片附文寫道:「本種數量不算稀少,但屬於保育類昆蟲。」我所擁有的另一本《保育類昆蟲》也指稱牠「分布台灣全省中低海拔山區……有穩定的族群。」網站上及許多圖鑑似乎也都將牠收錄其中,足見,牠確實不算太難遇見。

但,對我而言,牠確實不算容易遇見的對象。金針山上拍到的這隻虹彩叩頭蟲,是我至今唯一見過的一次,牠是艾利颱風吹送給我的禮物。當然,保育類昆蟲不可捉,只可拍照;然而,對昆蟲觀察者來說,應謹慎奉行的應該是:所有的昆蟲都應避免捕捉。即使學術上,已有標本供研究之用的,能不採集則不再採集。至於因興趣嗜好而發展出的標本蒐集癖,更應隨著生態保育觀念的普及而改以相機取代為佳。簡言之,昆蟲的蒐集,應以相機取代標本,且不該有保育類或不是保育類的差別。

就外觀來看,虹彩叩頭蟲確實可稱得上台灣最美的叩頭蟲。而叩頭蟲的「叩頭」二字,取自牠的一個特殊技能。楊維晟在《甲蟲放大鏡》一書的【甲蟲求生之道】章節裏,有一個單元稱此技能為「彈跳獨門絕活」。楊維晟在書裏仔細地敘述了叩頭蟲的逃生之道,我節錄部份內容如后:「叩頭蟲受到驚嚇時,第一個反應是先裝死。若再持續騷擾牠,就要使出最後一招絕活了。」「叩頭蟲在胸部與腹部間,有一個明顯的器官將胸部與腹部連結起來,這就是叩頭蟲的彈器。」「掉落後的叩頭蟲往往腹面朝上。彈器與身體內部的肌肉就像是上緊發條般,當肌肉緊繃到最高點,所有能量即將釋放,整個步驟就像是操作老鼠夾……在反作用力的幫助下,叩頭蟲整個身體彈跳到半空中。」

在拍攝叩頭蟲時,有時會因靠得太近而讓牠六腳一縮滾落地面。正當我們在地面找尋牠的蹤影時,牠會「叩」的一聲彈跳起來。而這麼一彈,有時就讓牠逮到機會飛離現場,有時則讓牠藏身於落葉枯枝中失去了蹤跡。難怪,楊維晟要說:「如果要論及最特別的避敵方式,叩頭蟲絕對當之無愧。」

昆蟲,是適應力極強的生物類型,然而,牠們避敵的演化方向,應該再有一番大改變才行。而這一番大改變所應朝向的,是如何避免人類這天敵的為害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