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06日
摘錄自2009年2月5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不能再用禽類死亡,作為禽流感疫情的指標了!」專家從中國禽流感疫情的不尋常發展研判,H5N1病毒特性可能已轉變,較能在健康活禽體內存活,且感染人類的能力增強,建議政府儘速針對境內活禽進行病毒監測,加強防疫。接下來是候鳥要陸續飛離台灣的季節,例行的候鳥監測必不可少且須加強,目前主要是委託野鳥協會等單位,於候鳥棲地採集候鳥排遺或屍體,再進行篩檢,截至目前已蒐集近20,000個樣本數。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中國至少有8個省區有病毒存在,呼籲赴中民眾不要接觸活禽。 疾管局顧問蘇益仁表示,建議農委會應積極對水禽與候鳥進行病毒監測。 農委會防檢局局長宋華聰表示,目前台灣沒有進口中國禽類製品,為預防台灣因走私等受到波及,防檢局除與海巡署加強走私查緝,也增加檢疫。
2年多前,香港學者曾發表報告指出,中國華南地區的健康水禽中有3%體內帶有H5N1病毒,以雞為主的陸禽的健康感染率約0.3%,如今中國多個省分同時出現病例,顯示禽鳥疫情可能更廣泛,只是死亡率降低,不像過去那麼容易察覺,因此不應繼續以禽類死亡推論禽流感疫情狀況。
過去幾年間,越南的人類禽流感病例死亡率有下降趨勢,蘇益仁表示,若未來病毒取得人傳人能力,當死亡率降低到一成時,就可能引發全球性大流行,政府應及早建立製作戰備疫苗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