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與說明:自由時報報導有機苑裡鴨間稻米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回應與說明:自由時報報導有機苑裡鴨間稻米

2009年02月24日
作者:葉淑蕙 (山水有機米產銷班班長)

針對2009年元月18日自由時報苑裡報導,有機苑裡鴨間稻米,成功外銷,特提出說明:

2009年元月7日全國米穀公會在山水米廣場召開年會,現場人數吵雜,有記者順便訪問本人,本人口述山水有機米產銷班生產的山水有機米及鴨間稻每月市場供應量約60噸,除供應國內市場,也部份外銷美、加、香港等地,台灣好米系列,還率先由日本三大商社之一,購買轉銷至俄羅斯,供日商料理店做壽司,為台灣打開俄羅斯市場的第一位登陸廠商。

而在次日元月8日報紙刊登,本公司推廣應用稻鴨合作生產的有機米,不僅外銷美、加等國,每月約60噸。與實際當場口述不符,特此說明。

本產銷班成立有機米栽培,自1997年,從4.2公頃,到民國98年擴大為125公頃,也由1個產銷班增加為3個產銷班,並由MOA與慈心兩個驗證單位來做驗證的工作。一般慣行農法的收成量一公頃約為6至7噸,碾米率約68%左右,而有機稻米的收成量一公頃約5噸左右,碾米率約50%~60%左右。

目前產銷班的有機栽培含稻鴨合作的每年收成量換算如下:

每公噸有機田生產量為5噸*現有栽培面積125公頃*1年二期*60%左右(碾米率)
每年約產量為720噸再除以12個月=每月市場供應量約為60噸。
鴨間稻與山水有機米的比例為25%及75%。

山水有機米產銷班的成立:

1997年,為了實踐「友善大地,健康人生」的理念,促使苑裡沖積扇平原成為西部有機生態示範村而成立,從4.2公噸三位農民,到目前125公頃有六十幾位有機農民,已成為西部最大的有機米栽培區,所有灌溉水源是引自西部未受污染的大安溪水,陽光充足,山海風吹拂,病蟲害少及篤實農友的優良條件,2002年更應用稻鴨合作的方式創立「鴨間稻」品牌。

為推廣有機耕種與生態環境的目標,2005年成立「有機稻場」,公益委託由觀樹教育基金會做環境教育的實施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