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糖造新城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玩糖造新城

2009年03月02日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添寶

台灣百年糖業,至今竟然沒有台灣糖製成的傲人產品,許多台灣生產的糖果,依舊依賴外國進口的砂糖原料。一群新竹風城社區的老居民,深懂台灣糖的甜蜜美好,他們齊力恢復傳統製糖,生產台灣糖製成的產品,不信找不回台灣糖的新春天……

萃取蔗汁的過程。圖片提供:我們的島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的居民,一早就到了蔗田,砍取甘蔗準備製糖,他們以前都是蔗農,對甘蔗的生長相當熟悉。一般人以為台灣糖業集中在台灣中、南部及東部的平原地帶,其實早期北部也設有糖廠,但是在1950年代,南糖北米的生產策略,讓北部的糖廠一一消失,只留下一些私人的製糖工廠。

採收完的甘蔗,載回社區內簡易的工作室,許多社區老居民紛紛前來,自動開始刷洗甘蔗,燃起柴火、準備鍋灶、準備製糖的程序。新竹寶山地區,曾經是北部甘蔗的種植地區,許多居民曾經是蔗農,或是曾在糖廠工作,對於製糖並不陌生。這群客家庄的老居民相當團結,知道社區要重新製糖找生機,大家都主動前來幫忙。

為了找回台灣曾有的糖業文明,社區拜訪耆老,重製百年前的人力榨蔗機,讓後代可以體會早期榨蔗的辛苦。當然,到了現今,要大量生產就必須依賴電動榨蔗機,如果再靠人力榨汁,恐怕柴火燒盡,還榨不出煉糖的重量。

趁著熬煮時刻,前往社區走走,看看躲在山丘中的社區,有什麼不同的特色。新城社區製糖,原本只是老人玩玩、遊客開心,沒想到玩糖出名,大家嚷著要產品,社區就開始研發黑糖糕、黑糖饅頭、黑糖糖果等台灣糖製品,打出新城糖的名氣。產糖成為一種社區特色產品,品質與行銷成為重要的工作,於是社區的年輕人回鄉,幫著社區經營製糖產業,不斷研發更好的產品。

新城社區製糖,除了找回台灣糖的新生命,更重要的,是想透過製糖產業的發展,讓社區找到新生機,將銷售糖製產品的利潤,回饋到社區的福利照顧。社區的中央廚房運用賣糖的利潤,每月固定時間烹飪食物,提供社區居民聚餐共食,扮演傳統客家夥房的功能。 製糖連小孩子也參一腳 。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在社區外,蜿蜒的丘陵後,就是新竹科學工業區。社區為了發展,在水保局的協助下,整建一條自然步道,提供遊客漫步健行。步道的出現,讓新城社區多一個旅遊景點,但是沒想到,許多竹科人翻過丘陵,沿著步道來到社區,社區成為竹科人口中的秘境,竹科人成為社區產品的主力客戶。有產品、有步道、有鄰近的竹科消費群,新城社區有著可以成功的契機,但是開發的問題,依舊困擾著他們,他們希望保持故鄉的原有美好。 蔗糖在新城找到新生命。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終於蔗湯熬煮完成,焦黃的色澤,顯出糖蜜的甜蜜,新城人將這分甜蜜,分享給前來的遊客,他們總是相信,台灣的糖絕對不輸外國。台灣糖,也許量產拼不過國際,但是走向品質提升、特色生產,以及文化包裝,台灣糖業不該走向末路。

在新竹新城社區,一群老人開心的玩糖,他們找尋社區的新希望,卻也讓台灣糖業在民間,開啟重生的新動力。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